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党纪学...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教育的根本在唤醒、激活和提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最深远功能是影响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意义是要给人自由,一种全然的自由,促使人们成长并创造一个不同的社会,一个新世界。我们必须创造出自由的气氛,让人可以在其中生活并且探索什么是真相,然后变得有智慧、有能力来面和了解对世界。只有不停的探索、不停的观察、不停的学习,才能发现真理和爱。如果心中有恐惧,就不能探索、观察和学习,不能深入地察觉。所以,教育的意义就是消除外在及内在破坏人类思想、关系及爱的那份恐惧。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条件与过去相比优越太多了,但教育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又迫切需要解决好的问题。教育启蒙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来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归结起来说,那就是教育的根本在唤醒,本质在激活,关键在提升。

教育根本在唤醒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蝶,绚丽多姿。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蜕变所付出的那份痛苦和挣扎。在新我旧我的摩擦碰撞中,他们有着太多的困惑、否定和难以割舍。他们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而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需要细心呵护每一颗敏感的心灵。也许我们要面对太多的诱惑,也有太多的无奈,也许身不由己,但是当我们面对鲜活的生命时,真的需要调动起每一个细胞的活力与智慧用一种神奇的力量,让学生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许多伟人、名人对都有精辟的论述。比如,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那么,唤醒是什么?就是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从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有时还表现为对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致力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期待,相信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就会变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我要学。唤醒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教师不善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多一些赏识教育,一句关爱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都能起到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育者只有首先对学生充满博大无私的师爱,再加以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理解,宽容和谅解,赏识和鼓励,期待和督促,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跨越情感的壕沟去唤醒年轻的心灵。具体说,就是要做到: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唤醒学生做人的道德良知,唤醒学生自强、自律、自省的能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唤醒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唤醒学生自主参与、协作团结的精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师只要用自己的爱心、责任和良知,用对教育的全部激情与虔诚,用那颗对学生的拳拳赤子之心,去唤醒那一个个暂时默默地沉睡着但却永远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与道德的魅力,精彩而又美丽的灵魂。

教育的本质在激活

激活,是当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术语,指对神经系统或有机体进行刺激而促使其产生应激反应。在现代语境中,激活关涉到的时候,一般是指在人的心灵或生命当中沉睡着大量的潜能和智慧,要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其活跃、激扬起来,从而使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展露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光芒。当我们不断捶打激活的真义,并把它与教育对照时,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教育的本质就是激活。

激活教育是激发梦想、问鼎可能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应不断推动和促使学生生成生命梦想,诱导生命潜能,并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可能性,做到面向每一个的同时,关注这一个。换言之,激发学生的生命梦想,就是促进学生可能性的充分发展,教育的使命就是努力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激活教育是依托和激扬生命,以生为本的教育。激活教育中的以生为本,不仅指以学生为主体和本位,也是指教育活动中师生双边生命的依托和激扬。教育的目标指向就在于认识生命的本质,提高生命的品质,追求生命的价值,并在生命过程中开发和实现潜能无限的生命智慧。激活教育是交往对话、精神成长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基础之上的相互交流、合作、参与、创造和分享,只有如此,教育才可能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中的启发诱导才有内在的基础与可能。激活教育是交往对话的教育,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倡导师生与自我心灵的对话,倡导师生与文化对话;激活教育是在对话中实现精神相遇与成长的教育。激活教育是走向自觉、敢争第一的教育。激活教育是倡导文化自觉、生命自觉的教育。敢争第一是源于学校传统文化的追溯和考察后的规定性要求,既是对学校历史的文化自觉,也是师生自学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 

 “激活教育就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践行和升华,是以学生健康活泼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巩固和发展。其核心价值取向强调发展师生的潜在创造力,充分开发师生生命活力资源,构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教育起点是聚焦学生、聚焦课堂,科学统筹一切教育资源,调动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有机统一,利用相应的载体和手段,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潜能,形成教与学的激情互动,充满活力。激活的目的在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办出活力,办有特色。把学校的特色充分展示出来,让学校充满活力;把教师的特长充分发挥出来,让教师彰显活力;把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出来,让学生释放活力;把学校办成师生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倡导活动育人理念,彰显激活教育特色。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是为了学生全面、主动、生动和谐的发展。学校要充分挖掘并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线,将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工作有机结合,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丰富多彩的校园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特有功效,使学生在活动中育德、健美、启智、明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康成长、快乐发展,在活动中个性飞扬、放飞梦想,绽放生命的精彩。学校就要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力:在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学做人,在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中健体魄,在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中凸显艺术魅力,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中培养科学创新精神。

教育的关键在提升

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教育便有了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是用知识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另一方面是用思想、技能和知识陶养学子的心灵,使之增长智慧与才干。在教育世界里,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理论鼓舞人心,倘若有熟练的技能与本领强硬我们腾飞的翅膀,那么,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味道,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提升人的素质,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为人民谋幸福。然而,目前背离教育本质、背离教育目的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从教育过程看,一是学生学得不幸福。学生常年累月陷入作业和考试重压之下,原本充满灵性的学生变得只会考试,甚至有的连考试也不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幸福感下降,以致使学习成为一种苦差事。二是教师教得不幸福。教师在升学重压之下产生职业怠倦,学生和教师异化考试机器升学机器,逐渐失去了教书育人的职业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从教育结果看,一些学生走上社会后社会适应能力不高,就业创业能力不高,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不高,一定意义上成为教育的半成品。从社会的角度看,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尽如人意,家长和全社会对学生成长、对教育焦灼不安,导致社会教育幸福指数普遍下降。如果学生体会不到求知求学的幸福感,如果教师体会不到教书育人的职业幸福感,如果学生学习很多年、毕业了却没有创造幸福生活的认知、能力和素质,如果教育不能有效有力地增进社会福祉,那我们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是需要改进、改革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柏拉图说过:教育实际上并不像某些人在自己的职业中所宣称的那样,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是毋庸置疑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教育既然是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有为了升学、就业、较高经济收入、提高社会地位等功利性目的,也有为了身心的全面发展、精神世界的陶冶、生活情趣的丰富等非功利性的目的。但不管是什么目的,只有把它置身于教育就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素质,提升人的幸福,它才是有意义的。第一,教育本身就是传递幸福、创造幸福的事业;第二,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学习和求知的幸福,并通过学习获得对幸福的认知、幸福的能力,以最终得到人生的幸福;第三,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工作成就感、价值感带来的幸福感;第四,全社会不同的人在教育发展中得到全社会创造幸福能力的极大提升。

从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养成高尚人格。讲到人格,似乎让人觉得陌生。现代人崇尚的是事业上的成就,比如财富有多少、地位有多高、情人有几个、去过哪些国家等等,似乎只有这样才风光,在社会上才受人尊敬。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中,也都在倡导,人应该有高尚的人格。一个人,人格的养成是无始以来的积累。通常人们是随着自己的习性在生活,因而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格。比如不健康的人格,是不好的生活环境、自身的错误观念、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人格不是天生的,不是固定的,是长期养成的。教育如果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那么局限在教室里,是可以的。可是,我们的教学是为做人服务,那局限在教室里显然是行不通的。知识可以从教室里学习,但人格必须通过现实的生活来训练。可是平常的人们,有着太多的问题、太多的缺陷,整个社会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每个人几乎都是一堆烦恼的组合。以孔老夫子的修养,都要活到七十岁才能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何况凡人呢!可见一个人想要克服自身的烦恼,是何等艰难的事啊!如果用老师的爱心,用我们民族精英共同的智慧,来为学生打造一片健康良好的蓝天,我们绝对有能力把青少年培养成有信心、有责任感,在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叱咤风云的一代新人。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   刘选启)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