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新颖的‘三个一’活动”,“选择事关发展主题的课题调研”,“为民办实事办在第一时间”,“模范引领经济发展”是驻鲁山县的平顶山市十届人大代表第一代表小组,于5月17日,在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市代表小组工作会议上,介绍的“向实向新向深开展代表小组工作”的新鲜作法……
“开展新颖的‘三个一’活动”
驻鲁山县市十届人大代表第一代表小组自2014年初春成立后,重点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即每月召开一次代表小组代表“碰头会”,汇总小组代表在日常工作中听到的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督促有关部门解决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邀请县人大、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对代表和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共同会诊,以加强对有关单位和有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每半年召开一次“恳谈会”,总结代表工作上好的作法和不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县乡镇党委、人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了解贯彻落实情况。新颖的“三个一”活动的开展,促进了闭会期间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
“选择事关发展主题的课题调研”
面对平顶山市近年来的持续干旱,驻鲁山县市十届人大代表第一代表小组于2014年10月份,组织小组代表开展了对水资源管理使用状况的专题调研。小组代表深入乡村、企业、学校、机关进行走访,对一些河流、水库、水厂进行实地察看,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小组代表又认真学习了涉及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年初的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保护水资源,促进平顶山市用水安全的议案》,并成为唯一一件被大会采纳的议案。
代表小组还直面市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经济发展压力大的现实,于2015年5月12日,对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万通机械厂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该企业确实存在着融资难和对国家政策支持了解不够等问题,于是就提出“企业负责人要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系沟通,咨询解读国家相关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扶持”的建议,并针对融资难问题提出了“企业要抱团发展共度难关”的建议。鲁山县人大常委会选工委及时将这些建议交县政府办理。县政府有关领导于5月18日组织召开了由工信局、发改委、农机局、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对代表提出的这些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向代表小组反馈会议情况和对这些建议进行办理的进展情况。。
“为民办实事办在第一时间”
驻鲁山县市十届人大代表第一代表小组在开展活动中,把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放在重要位置,力求把为民办实事办在第一时间。2014年,鲁山县马楼乡遭遇了60年不遇的旱灾,2015年5月6日,马楼乡又遭遇罕见的暴风雨雹灾害。在两大自然灾害面前,第一代表小组组织部分代表,在第一时间冲在抗灾减灾第一线。他们详细了解群众受灾情况,对损坏的房屋、道路、庄稼逐一实地查看,及时将灾情向有关部门反映,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灾情。田朝阳等代表还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灾害现场共同探讨办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秋补夏、玉米套种等合理化建议,对马楼乡抗灾救灾、减少损失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模范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驻鲁山县市十届人大代表第一代表小组代表都是某一领域的带头人,掌握的经济、信息资源较多,有的也还是发展经济的实干家和成功者。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引领作用,第一代表小组找准人大代表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结合驻地开展的“双培双带活动”,即“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带动农业增收增效;培训农民提高科技能力,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活动”,积极倡导小组代表引领群众投身于经济建设。去年以来,第一代表小组部分代表组织开展群众技能培训2次,接受培训群众达250多人,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10余条。王振一、沈玉现、陈聚京、李红伟等代表,是该代表小组模范引领县域、乡域经济新发展的佼佼者。他们或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或无私帮扶救助他们,或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技术,或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或协调烟叶种植等项目,或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为农民增收、群众致富拓宽了途径,模范地引领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驻鲁山县市十届人大代表第一代表小组代表切实履行代表职责,在代表小组活动的平台上,“向实向新向深”不断探索开展代表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他们还决心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