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的决定》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1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的决定》。《决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为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便利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简化台湾居民来往手续,《决定》对《管理办法》主要作了以下修改:一是取消了《管理办法》中涉及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办理签注以及签注管理的相关规定。二是简化台湾居民申请台胞证手续,取消了《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三、四、五项规定提交的证明材料。《决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后,台湾居民可以凭有效台胞证,无需办理签注,即可经开放口岸来往大陆并在大陆停留、居留。
国务院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6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2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的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仅对勘察、设计单位未依据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编制勘察、设计文件的违法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没有对未依据项目批准文件,城乡规划及专业规划,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编制勘察、设计文件的违法行为设定法律责任。为了严格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督,《决定》新增一条,明确规定,勘察、设计单位未依据项目批准文件,城乡规划及专业规划,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或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决定》还对条例个别条款作了文字修改。
2015最新国家安全法解读
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以15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高票通过了国家安全法。
原有法律难以适应现有需要。我国原有的国家安全法于1993年制定,以反间谍工作为主要内容。内容只是国家安全中的很小一部分内容。
法律明确国家安全包括经济、文化等领域。新法中国家安全涉及到政治、军事领域,经济、金融、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属于国家安全范畴。
新型领域国家安全被纳入立法范围。国家安全法中对外层空间、深海和极地的国家安全任务作出了原则规定,有利于为相关领域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公民因国家安全工作所致损失可获补偿。国家安全法规定,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成亮点。此次通过的国家安全法,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立法理念。
推进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
7月3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关于推进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作出制度安排。《指导意见》的颁发,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填补了国家政策空白,能够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增强军事职业吸引力和军人使命感荣誉感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凝聚实现强军目标的军心士气。
《指导意见》对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保障机制和对象范围等6个方面的15个具体问题作出规定,明确指出,推进商业保险服务军队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军民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风险保障体系,完善对军队单位和军队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保险服务,对减轻军人后顾之忧、维护军人权益和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意见》包括三十条措施,旨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等问题。
此次《意见》,其中对于粮食安全、土地确权、畜牧业、节水农业、农业生产机械化、种业体制改革、农业信息化等多方面出台了相应措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表示,《意见》的提出,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落实。
《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徐小青对此表示,此次《意见》的出台,最值得关注的是,提出了落实中央要求的具体措施。《意见》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系统部署了七方面的重点任务。
解读全面实施居民大病保险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一场大病消灭一个中产阶级”——大病是不少家庭“致贫”“返贫”的直接原因。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这一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上的拓展和延伸,能否发挥“双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减轻居民就医负担,让大病就医更“有底气”?
大病保险是什么?保障谁?意见规定,高额医疗费用,可以个人年度累计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主要测算依据。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细化大病的科学界定标准,具体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就医经济负担能减轻多少?意见提出,2015年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应达到50%以上,随着大病保险筹资能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支付比例,更有效地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按照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大病保险支付比例,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双保险”还不能报销的部分怎么办?“全面实施大病保险,并不能完全确保每一位大病患者都不发生灾难性支出。”国家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在对意见进行解读时表示,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明确分工,才能更好地避免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人社部解读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国务院明确,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
从“世界工厂”走向“世界商店”,中国开放的脚步又迈上一个新台阶。6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互联网+外贸”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实现优进优出,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专家表示,外贸形势的低迷和电子商务如火如荼的发展使得出台此项政策成为必然。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提供了更多选择,是“一箭多雕”之举。
河南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类行政区最低工资1600元/月
日前,省政府印发《关于调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豫政〔2015〕37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综合考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物价指数、职工平均工资等因素,自2015年7月1日起,一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6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5元;二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45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3.5元;三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3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2元。
河南深化医改力争让90%的病人“看病不出城”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豫政办〔2015〕88号,以下简称《任务》)。旨在推进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全面完成“十二五”医改规划任务,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努力实现90%的病人不出县(市)。《任务》指出,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中之重,努力实现90%的病人不出县(市)的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洛阳、焦作、濮阳等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任务》明确,要多举措健全全民医保体系。2015年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个人缴费水平按国家有关规定同步提高。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任务》要求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农村地区增量资金全部用于支付乡村医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农民就地就近看病就医。
全省建立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制度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帮扶活动
7月20日,省政府、省军区联合批转了《关于在全省建立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制度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帮扶活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三送活动》)。7月21日,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要求,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联合召开了“全省开展为优抚对象送政策送温暖送帮扶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省政府省军区出台的《三送活动》,是对近年来我省双拥、优抚工作的一次系统总结,其目的是就是通过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帮扶”活动,形成走访慰问帮扶工作常态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和帮扶措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