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集《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举办深入...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关于平顶山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5年7月2日在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6月上旬至中旬,财经工委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全市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发改委、工信委、统计局、人社局、商务局、金融办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对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实地察看了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50多个企业和在建项目的生产经营、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按照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计划报告,坚持转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采取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是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进出口总值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增长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2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11%。对照市人代会确定的计划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或接近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低于预期目标。

  二是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全市传统行业比重下降,新兴产业比重上升。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能源工业、化工工业、冶金建材工业、涉煤行业等能源原材料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1、1.9、0.2、4.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5%提高到本期的17.2%,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轻纺食品业(包括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1%,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节能形势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持续减少,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显著下降。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加大。预计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8亿元,同比增长11.5%。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1.7%,民间投资增长9.2%,住宅投资增长14%;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7.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3%。

  四是项目建设取得实效。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第一批32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9.4亿元,宝石快速通道、威佳汽车城(一期)等7个项目已基本建成。在调研中看到,平高通用、神马帘子布新厂、新希望炼铁等一批新建成的大项目正在逐步释放产能、发挥效益。平煤神马己二酸己内酰胺、翔隆不锈钢、中兴产业园、尧谷光电、平煤神马联合盐化100万吨/年真空制盐扩建等新建大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这些项目投产达效后,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总量支撑、辐射带动作用意义重大。金融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市财政出资6000万元,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出资300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增信基金,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是民生保障工作力度持续加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94万人,其中困难群众就业0.2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40%、41%、41%、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9%,保持较低水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名义增长7%和12.8%,高于全市经济增速。全市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五项险种分别完成年度扩面目标任务的100.8%、97.8%、100%、96.2%、98.2%。财政对民生类支出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74.2%,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完成全年目标难度较大。上半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未能达到年度预期目标,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和30.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负增长态势,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2.6%和28.4%。

  二是工业运行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今年以来,月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月5.3%、3月1.2%、4月7.3%;5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4%,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整体呈低位震荡状态。受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作为我市主要工业产品的原煤、精煤、钢材、尼龙66盐、帘子布价格连续大幅度下滑,5月份同比分别下降38.9%、22.1%、16.5%、10%和10.8%。在调研中看到,多数县(市、区)存在企业停产或半停产现象,产能利用不足,工业生产增速同比下滑幅度较大,全市49户重点企业中,29户重点企业累计产值比去年同期出现下降。煤炭、炼焦、化工、建材、电力等传统行业的重点企业普遍生产困难加大,利润、利税大幅下降,亏损面、亏损额增加。同时企业货款回收难度加大,应收帐款居高不下,且部分银行出现抽贷惜贷现象,企业资金供应非常紧张,尤其中小企业发展形势更为严峻,部分企业面临生存挑战。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工业用电量、货物周转量、中长期贷款等先行指标测算情况看,下半年形势仍不容乐观。

  三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困难,新兴产业支撑还不显著。目前全市工业中,煤炭、电力、焦化、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生产总量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同时产能过剩压力巨大,不论是实施增量调整或产业转型,都面临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的巨大挑战, 对这类企业要有足够的包容,高度重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必要过程。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高技术产业是重要担当,去年我市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7.2亿元,增长12.3%,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8个百分点,但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仅有2.9%;装备制造业占比虽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但也仅占规上工业的18.8%,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

  四是发展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低位运行。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自身产业转型、换档减速的影响,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和建设资金供应紧张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工业在建项目减少,项目投资总量下降。1—5月份,全市在建工业项目个数为257个,比上年同期少47个,项目投资规模788.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3%,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78.4亿元,同比下降7.3%。今年以来,产业集聚区投资呈现负增长,1—5月份,共完成投资157.2亿元,下降11.2%;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中,除叶县、平新、高新产业集聚区实现正增长外,其他6个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1—5月份,全市特色商业区完成投资8.7亿元,同比增长30.1%,商务中心区完成投资1.8亿元,同比下降58.4%。实际利用外资持续下降,预计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8534万美元,同比下降22.8%。

  五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招商选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调研走访中,企业反映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企业服务上还不够到位,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后,在办理土地、规划、施工等各项手续时,周期长,手续繁杂,影响企业开工建设进度。多数产业集聚区尚未建立土地收储机构和投融资平台,影响签约项目履约建设。招商中签约项目落实到位率偏低,项目签约后跟踪服务力度不够。入驻企业遇到土地、融资、用工、办理各项审批手续等困难时,有的部门在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上不够积极主动。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经济工作推动落实和服务企业力度,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下半年我市面对的经济运行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稳增长任务艰巨,完成全年计划压力较大,特别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完成问题,要给于足够重视。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与分析判断,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举措,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增强信心,鼓足勇气,排除干扰,面对形势真抓实干,落实好各项改革和扶持发展政策,加大对重点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的督查推进力度,强化节点安排和工作协调效果,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力支持和保障。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提高对重点企业、困难企业“一企一策”的帮扶效果,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自主创新与转型升级。依托平高集团、隆鑫机车、平煤机等企业,大力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提升高端化、智能化、成套化水平。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为正在建设中的中兴科技产业园、尧谷光电等企业搞好服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早日建成投产。改造提升能源、化工、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改善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密切关注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外贸运行情况,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中介服务和电子商务,促进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和营销等高附加值业态发展。大力推进我市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培育和推广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是增强投资对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有效拉动。提高招商质量,改善投资结构,建立并通过项目投资预期管理系统(平台),把握和提高投资效率,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及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对事关全市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项目,要有时间节点要求、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重点项目早日发挥支撑、带动作用。加大退城进园工作推进力度,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为企业搞好融资、用地保障等服务,提升进园项目质量和水平,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改造提升步伐。依法依规处置产业集聚区企业和项目的闲置土地,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加大投融资服务和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好金融服务、引智工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关政策和举措,为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地、融资、用工等要素保障。推行联审联批,深化企业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尽快完善产业集聚区各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解决好入驻企业用工的居住、生活难题。研究编制明年政府性投资计划,科学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建设规模和标准等,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四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注重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完成市场运作机制建设,推动诚信体系、现代管理体系、灵活创新体系发挥重要作用,落实好对中小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坚持发展民营经济工作导向,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五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切实把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湛河治理、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学前教育、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等民生问题解决好。扎实做好年初确定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如期兑现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