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人大常委会
(2015年12月2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郏县人大常委会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在郏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拓宽思路、创新方法,依法履职,人大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从2010年以来,郏县人大代表工作、监督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先后在北戴河全省人大主任培训班、三门峡全省人大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介绍,《人民代表报》《人大建设》等新闻媒体相继进行了宣传报道,市人大召开经验交流会进行了推广,连续多年被省、市人大评为“人大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一、围绕发展,依法决定重大事项
郏县人大常委会本着“抓重点、议大事”的原则,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审议报告的基础上,适时作出决议决定。2010年以来,先后作出《关于同意将偿还郏县东城区道路、管网建设项目建设资金列入财政专项预算的决定》《关于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定》《关于批准<郏县人民政府关于将郏县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4年度棚户区改造项目资本金及还款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的议案>的决定》等决议决定5项,并对以上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问效;两次常委会会议分别作出了将3亿元棚户区改造项目资本金及还款资金和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等融资租赁本息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的决定,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积极创新,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近年来,我们按照监督法的要求,紧密结合郏县实际,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郏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把优化全县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监督重点,连续4年开展了听取审议县政府65个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服务经济建设情况的专项报告活动,启动了人大代表“我有问题问局长”专题询问刚性监督手段,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2年换届后,在完善上一届监督方案的基础上,结合郏县县情,决定每年民主推荐若干个政府职能部门(县政府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垂直管理单位),对其承担的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议。
整个评议活动,紧紧围绕县委、政府重点工作、群众普遍关注、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重点工作范围,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会,由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和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确定重点工作及评议单位;在新闻媒体公告被评议单位及重点工作,被评议单位一把手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作出公开承诺;采取县乡人大联动,县人大领导带队,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人大代表参与,分组包乡镇、包单位进行督促指导、视察调研;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被评议单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召开专题询问大会,向被评议单位反馈征集到的意见和问题,由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向单位一把手当场进行询问,县电视台现场直播,接受全县人民监督;经过整改阶段,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听审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低的被确定为重点整改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两个月后常委会再次听取整改报告并进行票决,报告仍未通过的要对其采取询问、质询或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手段,直至启动罢免程序。三年来,有两个单位被确定为整改单位,通过集中整改、重点督办,在全县引起较大反响。2015年,由于被评议单位高度重视,在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下,积极主动地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通过测评满意率全部在80%以上,达到了评议活动的目的。
三、积极探索,强力推行“三二四”代表活动模式
近年来,郏县人大常委会牢固树立代表主体理念,着力在组织好、联系好、服务好人大代表上下功夫,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升代表素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上下功夫,制定完善了《郏县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办法》《郏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原选举单位述职办法》等有关制度,连续多年在辖区内市、县、乡三级代表中推行“三二四”代表活动模式,不断完善和创新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方式。
一是依托“代表之家”平台,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八有”“三配套”“六薄一册”“五上墙”的要求,高标准建设16个“代表之家”和69个代表小组活动室,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完善活动场地、办公设施,为代表开展活动、联系选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依托“人大代表企业家联谊会”平台,发挥辖区内各级代表企业家的示范带动作用。自2009年联谊会成立以来,多次举办经济形势、经济政策讲座,组织代表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为企业提供各类资讯、培训、信息服务;通过开展帮扶活动,理事帮扶会员、会员帮扶选民等形式,带动选民创业发展、共同致富。目前,联谊会初步建立了机械制造、建材建筑、商贸流通、农副产品加工等5个行业分会。通过这个平台,代表企业家用先进的理念影响其他代表和选民加快发展经济,用成功的经验和财富实力,带动其他代表和选民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家与选民之间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014年联谊会会员企业生产增加值达80多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0%。
三是依托社情民意收集办理网络平台,拓宽畅通了民意渠道。出台了收集办理社情民意工作办法,确定常委会主任接待日和社情民意收集日,主任会议定时研究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并以《社情民意通报》向县委汇报,向政府主要领导通报。自平台建立以来,共收集了有关教育、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等方面的社情民意3500余条,绝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较好落实和妥善处理。例如针对郏县东部北汝河南北两岸4个乡镇近20万人通行难问题,辖区县乡人大代表连年联名提出“修建柏堂路北汝河大桥”的建议,通过县人大、县政府的积极工作,2010年省政府批准立项投资3000多万元,于2012年修建完成,解决了两岸群众出行难问题。
近年来,郏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确定主题,推动“三二四”代表工作的扎实开展。把2014年确定为“代表工作提升年”,提出“规定动作创一流,自选动作创特色”的工作理念,要求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各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县直代表联络组要在创新中推动代表工作上台阶。2015年,结合市人大“建设美丽鹰城,展示代表风采”主题实践活动安排,开展了“走基层、惠民生、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从4月份开始,到11月底结束,目前,已收集社情民意600多条,其中30多条作为重点建议转交县政府及相关单位办理。
四、主动作为,加强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
我们主要做到了“四个”重视:一是重视人大工作在乡镇地位的提升。近年来,县人大党组向县委专题提出人大主席使用意见,其中有10位乡镇主席团主席、12位副主席得到重用。二是重视乡镇人大主席素质的强化。每年都组织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进行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进行乡镇人大工作观摩交流。县人大常委会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都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参加,在通过非法定性的决定或决议时,实行乡镇人大主席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权同票同权。三是重视乡镇人大阵地的建设。通过“三二四”活动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每个乡镇人大主席团都有工作阵地,每个代表小组都有活动场所,人大阵地建设得到了切实加强。四是重视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除县乡人大联动开展依法履职活动外,乡镇人大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要工作县人大都会派人参与指导;对代表小组活动的内容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乡镇人大的主要工作进展、重要活动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总结,并进行信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