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
3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公布,定于9月1日起施行,开启依法治“善”时代,是我国首部慈善领域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是我国慈善事业立法甚至是社会领域立法的一个里程碑。慈善法立法进程彰显民主精神。该法将让善行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尊重,让真心求助者有章可循,让沽名钓誉者无路可走,构建更规范更严谨的慈善环境。
慈善法规定:骗捐者将受到严厉追责,个人可求助但不能公开募捐,捐赠信息将全面公开透明,强制摊派募捐将被禁止,承诺捐款不兑现将或被起诉,受益者隐私受法律保护。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解读
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该法是第一部规范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法律,其出台向国际社会表明了我国积极履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义务的态度,也对完善我国海洋法律体系、提升海洋法治水平、提高公众海洋法律意识、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激发创新活力 服务国家战略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作为联系全国7000多万科技工作者的桥梁,中国科协的改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科协相关部门负责人、科技界以及企业界人士认为,本次科协改革敢于直面问题,而不是无关痛痒的调整,不仅将推动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联系更紧密,还能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该怎样细化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
近年来,如何破解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难题,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随着近日召开的有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作出创新主体可自主转让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一半以上可用于奖励等决定,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可谓从立法进一步落实到了细化的制度实施层面。
有效公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部署全面推进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工作。这份新形势下政务公开的纲领性文件,体现出对传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升华。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将公开不仅作为夯实政府行为合法性的基础,而且作为提升政府公共治理能力的制度支撑,更加强调公开的有效性与延伸效应,从而建构起兼顾“合法行政”与“良好行政”的制度框架。
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核心的传统信息公开制度,主要功能是针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错误认识,强化政府行为合法性及方便群众的意识。而从更高层次的政府治理现代化角度看,信息公开除了做好与群众切实相关的信息披露以外,还必须通过公开促进公共治理的提升,充分发掘出公开的制度红利。无论是“信息公开”还是“政务公开”,表明“公开”正走向细化和深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意味着,政府治理的全过程充分透明,随时通过公开治理的各个环节,获得更多的民主讨论,得到更多的及时监督,从而提升政府治理的实践理性。
多措并举力促“十三五”实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东部地区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中西部地区城乡供电服务差距大幅缩小,贫困及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电网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县级供电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专家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促进电力市场改革,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有重要意义。
我省首设“河南慈善奖”
为激发慈善组织活力,规范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省政府近日下发《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我省慈善事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慈善理念深入人心,扶持政策基本完善,体制机制协调顺畅,慈善行为规范有序,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慈善事业的参与机制、运作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
《意见》对“建立慈善表彰奖励制度”明确指出,开展“河南慈善奖”评选表彰,对为慈善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社会影响较大的个人、法人或组织予以表彰。建立完善志愿者志愿服务记录、嘉许和回馈制度,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我省实施“1816”投资促进计划在10大重点领域集中推进
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6万亿元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投资仍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起着关键作用。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我省将在交通、能源、水利等10大重点领域,由省直有关部门和省辖市、县(市、区)政府分别牵头负责,集中力量推进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实施,其中新开工项目3000个左右,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6万亿元。这是记者2月25日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南省2016年“1816”投资促进计划实施方案》中获取的信息。
《方案》强调,建立领导责任分包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周协调、月督查”、“月统计、季通报”;新开工项目争取10月底前全面完成联审联批任务,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河南新规:新入职护士岗前须接受2年转科培训
今后,不光是新入职医生要进行转科培训,护士正式上岗前也要进行2年的转科培训。2月27日,从省卫计委获悉,日前国家卫计委办公厅正式印发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我省各级医疗机构将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建立新入职护士培训制度,认真组织好培训工作。
据了解,《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要求新护士正式上岗前须接受2年转科培训。其中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及方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及要求、考核方式及内容等七方面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培训采取理论知识培训和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讲授、临床查房、操作示教、个案护理等培训方法。
10月底前河南所有市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6月底前,超过50%的市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0月底前,所有市县颁发不动产权证书——这是近日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今年河南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目标是:3月底前各地人员编制落实到位……12月底前完成登记资料移交和土地登记资料整理。不动产登记部门将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制订工作衔接方案,指定专人,明确时限,有序推进。同时,设置好登记窗口,年底前一律实现“新开旧停”。
河南最后34万多户纳税人告别营业税
5月1日起,我国最后四大行业的营改增试点将全面推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已于18日审议通过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不日就将公布。可以说,这四大行业纳入营改增,标志着营业税将成为历史,并将产生深远影响。
具体到河南,将有最后的超过34万户纳税人告别营业税。而之前三年多,其他大小10个行业的试点中,河南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总共才19万多户。最后四大行业营改增完成后,增值税还将形成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的局面。可以说,这四大行业的营改增将和所有行业有关,也和所有个人相关。
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全面启动
今年1个直辖市11个县(市)试点2020年覆盖全省
今后五年内,我省城乡每个家庭都将拥有自己的签约医生团队。3月23日,从省医改办获悉,日前我省正式下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试点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今年1个省辖市、11县(市)进行试点,此后逐步扩大覆盖面,到2020年实现全省全面覆盖。
河南出多项利好鼓励电子商务
住宅可注册成为网店场所
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覆盖力度。近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对我省未来5年的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规划,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允许将住宅登记为经营场所;到2020年,实现重要公共区域WLAN(无线局域网)热点覆盖。
按照《意见》,“十三五”期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到2020年超过2.6万亿元,网络零售额超过5600亿元。全省电子商务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20万人,到2020年网商数量达到160万个。
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提速今年底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示范区面积
原则上分别不少于三十、十五和三平方公里
3月28日,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提速,今年底各市、县将分别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示范区面积原则上分别不少于3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2015年,鹤壁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6个国家海绵城市试点之一。目前,我省各地都已经在研究制订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