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集《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举办深入...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关于平顶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16年2月27日在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

  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史正廉

主席团各位成员:

  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平顶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会前,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会议期间,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并对《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15年,市人民政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市委决策部署和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面对复杂严峻的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持续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发展新动力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和发展环境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指标未达预期,传统行业普遍困难,转型升级缺乏支撑,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帮扶企业不够到位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2016年计划(草案)符合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符合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各项目标积极稳妥,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符合市情、切实可行,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建议大会批准《关于平顶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为完成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代表审议意见,计划财政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

  (一)着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深刻认识严峻形势,树立信心,认真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准确研判宏观经济形势,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积极采取应对之策,精准发力,主动作为,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扎实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落实扶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项目对经济增长和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重大项目谋划和建设力度,激发各类投资主体活力,加强要素保障,提高投资有效性,尤其对基本建成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早日投产见效。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改善消费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2016年计划安排的个别指标需要和“十三五”规划指标进一步衔接,如:进出口总额增长7%,第三产业增速7.5%,低于“十三五”规划年均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度投资额大于地区生产总值总量,预示投资边际效应不强;“十三五”规划设有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2016年计划中没有这些指标,不好掌握年度变化。

  (二)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工作力度,加快建立产业新体系,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企业退城进园,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积极稳妥、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推动高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的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平台载体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

  (三)着力深化改革开放。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目标,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完善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机制,强化行政权力动态管理和事中事后监管,提升基层改革事项承接能力。认真落实各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为重点,调不良存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扩有效增量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强化生态补偿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质量,完善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扶贫机制,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集中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扶贫项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有效性。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保证民生投入持续增长,解决好看病贵、入园难、供暖覆盖率低、养老事业滞后等普惠性民生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有效化解交通拥堵、违法建设等“城市病”问题。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