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党纪学...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关于平顶山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6年2月25日在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荆建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平顶山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我市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三查三保”活动,持续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中速增长、结构优化发展态势,基本完成了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保持中速增长。坚持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全局工作的突出任务,制定实施稳增长保态势若干专项方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全力稳定经济运行。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1%,增速在全省位次前移3位。着力扩投资,突出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完善模拟审批和项目推进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中开工活动,孟平铁路复线、湛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0.4亿元,增长9.2%。着力强服务,制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销对接工作方案,开展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定期召开与重点企业的联席会议,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着力保要素,积极开展融资对接服务,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中小企业增信基金和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3.1%,全年新增融资256.7亿元,直接融资达到110.6亿元,争取到中央资金8.3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8.9亿元;加大土地供给力度,报批各类建设用地1.4万亩,完成土地收储4088亩。

  农业农村发展平稳。持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14.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163.9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夏粮86.8万吨,增长9.2%,秋粮77.1万吨,增长57.2%。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河南海发养殖、宝丰惠源牧业等7个奶牛养殖项目开工建设,鲁山民丰、叶县国润肉牛育肥场等98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9.5万吨、9.7万吨、19.5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4家,新建省级产业化集群2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7.2万亩。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3座小型水库、3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工,澎河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完工。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97公里,新解决33.5万人饮水安全。

  转型发展步代加快。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谋划实施了130个亿元以上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242亿元,中材环保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等50个项目开工建设;广得利公司年产240亿粒药用空心硬胶囊等49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年非煤产业比重提升5.1个百分点。围绕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实施了81个项目,全年共完成投资153亿元,中兴科技产业园、翔隆不锈钢等一批转型发展项目加快建设,全年装备制造业比重提升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6个百分点。围绕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实施服务业“62231”发展计划,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围绕提高创新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平煤神马集团进入国家自主创新领军企业试点。围绕保护改善环境,继续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推动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不断强化,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9%,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林业生态建设有效推进,完成造林面积6.7万亩,森林抚育5.8万亩。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围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审批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模拟审批,2015年新开工重点项目全部纳入模拟审批。全年43个A类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9.5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129.4%。其中:平煤神马集团己二酸己内酰胺一期、飞宇重工3万吨电气装备制造等6个项目基本建成;郑万铁路、银基王朝商贸城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339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0亿元,占全年预期投资的105%。其中:舞钢市中昌物流15万吨原棉仓储物流园、宝石快速通道等51个项目基本建成;清华紫荆科技园、中民投光伏发电等97个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平顶山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载体水平不断提升。坚持把发展载体作为转型发展的有效平台,突出完善配套、创新体制、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建设持续推进。制定出台了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的实施方案,推进区镇管理套合。通过召开现场办公推进会、组织观摩点评、落实考核奖惩,督导促进集聚发展。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1个百分点。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舞钢市和郏县产业集聚区有望晋升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进展顺利。制定实施了平顶山市加快“两区”建设工作方案,大力培育服务业专业园区,大香山风景名胜区、平西农副产品物流园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圣光物流园成为省级物流示范园区。全年“两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7.35亿元,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64.35亿元。

  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改革方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取消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在全省率先开展模拟审批,成为全省模拟审批改革试点。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29.5%。编制完成市级政府部门“三定规定”,制定了58个市直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精简各类权限1078项。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挂牌成立,中房公司、市自来水公司改制完成。出台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的指导意见,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50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后备企业库。出台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指导意见,市污水处理厂成为PPP模式运作的成功案例。宝丰、舞钢农商行挂牌成立。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基本完成。开放方面:大力开展专题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了泰国SIC公司电子芯片研发生产等项目,与中民投公司、深圳海王集团、河南国控集团、珠海莱茵恒丰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12.5亿元,增长8.1%,出口总值5.88亿美元,增长6.3%。

  城乡建设科学有序。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03%,提高1.25个百分点。老城区改造提升步伐加快,鹰城广场北部改造、湛北路西延、集中供热管网一期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2.52亿元;城中村和旧城改造主体完工173万平方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速,完成郑万铁路平顶山站及周边规划设计,平安大道西延等项目有序推进,宝石、平郏等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县城和中心镇建设进展顺利,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全市31个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7亿元,新增道路20.9公里、绿地1.39万平方米。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新建民居1313套、拆旧373亩;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1镇3村入选省首批美丽宜居乡村,6个村落入选省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所占比重提高4.7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92元,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50元,实际增长7.3%。稳岗就业扎实有效,持续抓好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扶贫工作顺利推进,实施精准帮扶,扎实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全市又有5万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为企业退休人员上调养老金,人均调高212.3元,城镇医保、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2.1万平方米。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扩充资源”工程顺利实施,市41中建成招生。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5%;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病房楼、新区医院开工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工作不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评估验收,成功举办市第九届运动会。社会大局总体平稳,全面启动安全平顶山创建行动,重拳打击和分类处置非法集资,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药品安全和信访维稳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发展的科学性明显增强,“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104元,年均增长6.2%;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1.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97.2亿元、支出214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1.36倍和1.6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21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6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5.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1.61倍和1.87倍。总体上看,我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这些成绩是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内部矛盾叠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有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大势影响,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未能完成预期目标,特别是财政收入下滑,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二是转型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依然偏重,能源原材料行业占比高,接续替代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投资增速回落较快,新开工项目减少,项目储备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四是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企业亏损严重。五是各类风险隐患增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民间集资、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仍待化解,一些行业隐性失业问题已经出现,社会稳定风险加大。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做好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型发展为主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转中求进、攻坚克难,更加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四化”同步发展,持续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加快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7%,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生产总值预期增长7%以上,主要考虑:一方面是发展需要,根据全市“十三五”发展目标,为确保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持续改善民生、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也需要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为其创造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是发展可能,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承受巨大压力,未来一段时间,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使我市承受更大的阵痛和下行压力,保持过高的增速并不现实。

  实现上述目标,工作中要把握六个要点:一是引领新常态,突出转型发展主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理清转型思路,完善转型举措。二是提升新认识,启动解放思想总开关。做到“四破四立”:破除资源过度依赖、单纯依赖传统产业、经济周期性变化、路径依赖观念,树立无中生有、创新发展、主动作为、敢闯敢试意识。三是增强新活力,坚持开放带动主战略。通过扩大开放,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增强新动力,扩大深化改革新成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五是转换新动能,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大科技改革力度,切实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能。六是力求新实效,抓牢项目建设总抓手。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理念,积极谋划争取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大突破,不断拓展全市发展新空间。

  三、2016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初步安排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的要求,初步拟定今年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318个,年度预期投资560亿元。

  (一)农业项目29个,年度预期投资34.7亿元。开工建设舞钢中广农业立体种养殖、郏县龙山福源特色果品种植等10个项目;继续实施叶县梦之苑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康龙实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15个项目;建成宝丰县中小河流综合整治等4个项目。

  (二)工业项目86个,年度预期投资146.4亿元。开工建设高新区电气装备产业园、平煤神马集团三梭公司年产7万吨尼龙6切片聚合等33个项目;继续实施平煤机公司轨道车辆装备制造产业化、中兴科技产业园等34个项目;建成力帆树民摩托车及电动车工业园等19个项目。

  (三)服务业项目56个,年度预期投资95.6亿元。开工建设万达广场、滍阳古镇等16个项目;继续实施新华园怡购城、建业十八城等32个项目;建成鲁山香格里拉上河湾生态休闲度假村等8个项目。

  (四)能源项目29个,年度预期投资75.9亿元。开工建设姚孟第二发电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平顶山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等13个项目;继续实施舞钢市清洁煤电城市供热、中民投光伏发电等6个项目;建成军昊公司100兆瓦荒山光伏电站、平煤100兆瓦光伏发电等10个项目。

  (五)交通项目9个,年度预期投资39.8亿元。开工建设沙河复航平顶山段、2016年农村公路等4个项目;加快建设郑万高铁平顶山段;建成平宝路改线等4个项目;积极推进平顶山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六)城建项目96个,年度预期投资154亿元。开工建设千田新开元二期、湛河区恒大名都三期等26个项目;继续实施湛河综合治理、银基王朝商贸城等62个项目;建成平顶山银行总部、舞钢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等8个项目。

  (七)社会事业项目13个,年度预期投资14.4亿元。开工建设宝丰中医院整体搬迁、郏县养老服务机构等3个项目;继续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等7个项目;建成石龙区独立工矿区中心小学、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病房楼等3个项目。

  四、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要着力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分类施策支持困难企业转型脱困。及早着手,做好我市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特困企业摸排工作,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分类推进、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仍给予支持;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推动提标改造、优化升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逐步实现市场出清。二是帮助降低企业成本。清理行政审批前置的服务项目及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继续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和企业贷款中的不合理收费及绑定服务,适当下调政府性担保公司担保费率,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持续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探索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农民进城购房等政策,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人口纳入公积金覆盖范围。推动公租房新增需求主要通过发放货币补贴、由政府购买或长期租赁存量商品房来解决,畅通商品房供给保障性住房通道,出台棚户区货币化安置指导意见,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养老、文化、体育等跨界地产。四是防范金融风险。一方面加强融资保障,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另一方面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二)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形成“5+5”工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抓好“三个工程”:一是实施重点领域培优提质工程。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发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食品产业基础优势,延伸链条、强化合作,增强产业链中高端产品带动能力,培育传统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实施战略先导发展工程,加快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重点推进清华紫荆科技园、中兴科技产业园极智联合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二是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结合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依托载体,着力培育壮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全年力争不锈钢制品、特种钢深加工、电气装备、尼龙化工、摩托机车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三是实施结构升级项目扩量提速工程。重点推进100个左右亿元以上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真源制衣二期等项目40个左右;建成尧谷光电二期、雷钠科技锂电池等项目30个左右;加快推进中材环保公司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利嘉公司不锈钢厨卫制品等项目建设,尽快在尼龙化工、电气装备、摩托机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同时,不断强化创新驱动。设立市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整合产业发展转型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市技术市场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引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认真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62231”发展计划为抓手,持续抓好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信息服务、养老和健康服务六大主导产业,确保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业出台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重点加快苏宁物流园、圣光医药物流园、宝丰生态农果物联城等项目建设,推进物流园区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改造。旅游业重点实施旅游消费拓展、服务提升、提质增效工程,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小镇建设,加强温泉、滑雪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提高现有景区的管理水平。文化产业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点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完成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加快宝丰文化创意园、大香山文化产业园、马街书会民俗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做大汝瓷、钧瓷、花瓷等工艺品产业规模。信息产业重点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搭建各类信息平台,满足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现代商贸业重点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推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持续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建设覆盖市、县、乡、村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络体系,推动叶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电商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金融保险业重点发展地方金融,加快市商务中心区建设,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我市。养老和健康产业重点实施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推进计划,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积极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

  (四)持续巩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农业提质增效转型为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打造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一是继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全年新建高标准良田13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50万吨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按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回归自然、生态安全”的理念,着力推进24个县级循环农业试验区和奶牛、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建设,启动平顶山食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发挥宝丰顺义、舞钢瑞祥、红英农业等循环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新建、改建生态循环规模养殖企业20家。三是不断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3家、农民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100家。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2-3家,认定“鹰城名优”品牌农业企业3家。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四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做好北汝河综合治理,启动实施4类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年专项行动,完成17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任务。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460公里。

  (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促进投资增速回升。一是抓好三大目标。投资目标,以今年第一批318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60亿元,带动全市投资增长13%左右。开工目标,把促开工作为重点,确保应开尽开,10月底开工率达90%以上。竣工目标,落实责任,卡死节点,确保应竣皆竣,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突出“三个重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郑万铁路平顶山段、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全线开工沙河复航平顶山段工程,确保许南路等项目竣工,积极做好平顶山机场、郑西高速鲁山段、城市轻轨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成大西环、平鲁快速通道、平叶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深入实施“宽带平顶山”工程,推进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对翔隆不锈钢、神马股份东厂区搬迁扩产改造等已建成项目,促其尽快投产达效;对力帆树民摩托车及电动车工业园、业强公司1.2亿只热导管等计划建成项目,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对宝钢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中民投光伏发电等续建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提前建成。重大民生项目,持续抓好北汝河综合治理,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等按计划实施。三是完善推进机制。进一步改进和丰富健全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滚动实施机制。四是抓好资金争取和项目谋划。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编制好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抓住国家支持铁路、农村公路、城市建设等领域扩大投资机遇,抓紧谋划上报一批高质量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和政策性贷款。

  (六)不断提升科学发展载体水平。坚持承接转移、完善配套、创新体制,不断推动各类发展载体上规模上水平。一是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要素保障能力。推广整体开发、以市促产、拓展提升、延链补链等集群招商新模式,加快培育形成竞争力强的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完善功能布局,突出抓好仓储物流、检验检测、职工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污水、集中供热、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与就业规模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区镇管理套合工作。完善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年初确定计划、季度排序通报、半年观摩点评、年底考核奖惩的有效机制,强化示范作用,激发竞争发展活力。全年力争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亿元左右,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新增从业人员1.5万人;力争宝丰县产业集聚区晋级一星,高新、叶县、郏县、舞钢产业集聚区保持一星,平新、鲁山县、石龙、化工产业集聚区保持门槛标准。二是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坚持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以龙头引进带动整体开发,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全年服务业“两区”完成投资53亿元。大力发展服务业专业园区,推动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圣光医养结合产业园、宝丰汝瓷文化园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力争2家专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示范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市商务中心区鹰城中心、万达广场等项目;加快义乌商贸城、中原玉石城、叶县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宝丰万洋国际商贸城、石龙区温州商业街等项目建设进度。

  (七)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的新型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提速提质发展,力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2.4%和29.5%,均提高1.4个百分点。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尽快完成郑万铁路平顶山站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白龟湖环湖规划,开展轻轨沿线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二是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河滨公园、鹰城广场北部提档升级、供水管网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实施湛北路、湛南路、南环路东西延伸工程,加快推进稻香路延伸、诚朴路南延、东环路南延等工程,抓好公共停车场、过街天桥、公共消防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北部矿区整治和湛南新城建设。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平宝大道、未来路西延、焦庄水厂供配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湖滨景观带提档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四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深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制定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配套办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五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六是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县级城市管理水平,完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县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七是推进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实施中心城镇示范工程,每个县(市)选定1-2个中心镇,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五规合一”要求,推动新农村规划建设,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

  (八)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方面: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跟进国家和省改革部署,不断增强放权的协同性,再精简一批审批事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搞好重点项目模拟审批试点。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实现事中事后有效监管。二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推进财政管理流程化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推进消费税改革和资源税费改革。加快农商行组建。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兼并重组。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舞钢公司、中材环保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PPP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完善项目储备库,筛选一批有稳定收益的特许经营项目开展示范。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五是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电力、天然气、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推进民办教育收费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探索建立成本公开制度。六是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和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扩大开放方面: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和集群招商,支持中兴科技产业园、宝钢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等进行园区招商。举办好第六届“华合论坛”。继续开展招商引资专项督查,推动项目落地开建。鼓励支持平高集团、平煤机等优势企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开展工程总承包。加快出口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形成电气装备、特种钢材、医疗器械、小五金、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出口基地。

  (九)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新鹰城。一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燃煤污染防治等工作,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成电力企业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继续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新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白龟湖上游入湖河流绿化治理及南水北调沿线污染企业排查,加大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力度,力争地表水出境断面达标。二是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抓好生态廊道网络、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等工程,打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走廊,完成造林21.8万亩;推进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推进新城区中西部城市水系、市北部山区生态建设和沙河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沙河公园。三是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责任制,强化重点耗能单位和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进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定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投资和产出强度标准。推广应用节水、节材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引导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转变。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推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园区、企业通过验收。依托产业集聚区,谋划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静脉产业园建设。

  (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一是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落实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园区,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贫困县为重点,实施好异地搬迁、以工代赈等精准扶贫措施,确保全年5万人脱贫。三是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巩固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和支付比例。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规范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机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多渠道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模式,力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新增保障性住房12263套,基本建成5900套。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全面改薄”工作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五年规划;推动实施平顶山技校、工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扩建,推进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启动筹建市中医院搬迁、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等工程,加快推进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儿童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进度。全面落实“两孩”政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动叶县县衙博物馆续建等项目建设,做好市科技馆、老干部活动中心前期工作,创建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五是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各类群体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完成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