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8日在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刘冠华
市人大常委会:
现在,我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常委会报告“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工作,请予审议。
“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工作主要情况
2013年以来,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的有力监督、省法院的精心指导、市政府的坚强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下,大力推进阳光司法,着力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保廉洁、以公开促高效、以公开赢公信。司法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司法行为,增强了司法透明度,拓展了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司法公开已经成为全市广大法官司法办案的自觉遵循。虽然近年来全市法院案件受理数量连续增长,其中2014年受理40233件,同比增长15.1%;2015年受理52342件,增长31.7%;2016年前五个月受理31015件,增长28.6%。但全市法院案件质效稳步提升,连续保持全省先进位次。中院因司法公开工作突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一、树立正确理念,推进司法公开工作深入开展
全面推进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适应公正、透明、便民司法新常态的根本要求。全市法院坚持把司法公开作为推动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升审判质效的有效举措,坚决摒弃司法神秘主义,不怕群众“挑毛病”,始终认为公开是自信的表现,是光明正大的表现,通过公开审判流程、裁判文书和执行信息,群众就能看见法官付出的努力,就能够明白案件为什么这样判,就能避免“暗箱操作”,司法公信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全市法院下大力气,实现司法公开由被动公开向主动公开、由内部公开向外部公开、由选择性公开向全面公开、由形式公开向实质公开的转变。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两级法院党组每年都把司法公开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司法公开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司法公开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司法公开工作扎实开展。中院成立了以刘冠华院长为组长的司法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室、审管办、信息科技中心和各业务庭具体负责推进司法公开工作。中院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工作的意见》及《关于推进全市法院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了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司法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各基层法院也分别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和责任,扎实推进司法公开工作。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全市法院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司法公开的有效抓手,先后投入1300万元,建设现代化数字机房,建成覆盖两级法院和人民法庭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的高速传输网络。目前,全市法院共建设科技法庭32个、远程视频接访室12个、远程提讯室9个,为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督查问责,有效推进。全市法院将司法公开工作纳入法院绩效考评范围,量化目标任务,采取月统计、季通报、年终总评的方式,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中院建立法官投诉通报制度,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举报信箱,每月中院把查处违反司法公开相关规定、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违规行为作为重要内容,及时进行查处问责,并通报全市法院。
二、抓好审判流程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网上网下全部公开
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是人民法院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重要一环。全市法院坚持立案、庭审、裁判等审判流程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司法服务。
(一)依托政务网站,打造网上诉讼服务平台。中院在政务网站醒目位置设立公告栏、审务公开栏,分别介绍机构设置、人员信息、诉讼引导、法律法规、风险告知、立案服务、案件查询、诉讼咨询、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内容,各基层法院分别在政务网站醒目位置设立诉讼服务栏目,方便诉讼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在线查询信息。2013年以来,中院政务网的点击量每年都在100万次以上,2015年达到130万次。去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托河南诉讼服务网,实现了案件审判流程信息全部可以在网上查询,极大方便了群众诉讼。
(二)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促进立案公开。一是统一建设标准,加大资金投入,两级法院全部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大厅设立诉讼引导、立案登记、查询咨询、材料收转、判后答疑、信访接待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工作平台,为来院群众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宝丰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先进单位。二是全市法院分别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宣传栏、公告牌、流程示意图,公布案件受理条件、诉讼费用收取、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救济途径等信息,让老百姓打明白官司。三是两级法院全部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电子大屏幕、发放诉讼指南、展示立案流程图、法律文书样式、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形式,公开诉讼便民信息。中院还设立电子触摸屏,当事人凭密码可以查询审判和执行案件的信息。
(三)推进庭审多层次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一是两级法院通过在网络、电子触摸屏和大厅电子显示屏发布开庭公告,及时公示合议庭成员、开庭时间、地点等案件信息,方便群众参与旁听庭审。二是全市法院不断提高案件开庭率,一审案件开庭率100%,中院二审开庭率达93.1%。三是积极推动公民旁听诉讼便利化,公民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就可以到法庭旁听案件,全市法院每年公民旁听人数17万多人。四是不断加强网络视频直播法庭建设,全市法院已建成23个,三年来累计网络直播庭审6324件,让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能看到案件的整个庭审过程。
三、抓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实现全部网上公开
裁判文书公开是司法公开的关键环节。全市法院坚持裁判文书上网应上尽上,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判。
(一)严格文书上网程序。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终产品,是承载全部诉讼活动的重要载体。全市两级法院均设立裁判文书上网专门管理机构,负责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并对裁判文书的上网制定了业务庭逐级审核把关制度,确保文书上网不出现负面影响。
(二)严格文书上网规定。中院制定了《关于加强上网裁判文书管理的规定》,对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管理提出了具体明确要求,定期通报排名,定期互查督查,年末进行绩效考核,确保符合条件的裁判文书全部上网,防止该上网的不上网,最大限度提升裁判文书上网率。
(三)方便公众查询。全市两级法院均在门户网站醒目位置设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网址链接,方便社会公众随时查看上网裁判文书,接受社会监督。三年来,全市法院共上网裁判文书66477份,裁判文书上网率位居全省前列。
四、抓好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努力实现阳光执行
执行公开是服务群众、破解执行难的重要举措。全市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公开力度,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一)抓好执行程序和执行事务公开。全市法院不断拓宽执行公开的广度,通过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法院门户网站,向社会公众公布执行案件立案标准、执行程序、收费标准和依据、执行费缓减免的条件和程序,执行风险提示,拍卖公告等信息。
(二)建立网上执行信息查询公开平台。在全市两级法院政务网站设立执行信息查询平台,直接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输入当事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当事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登录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直接查询未结执行案件、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限制招标、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
(三)抓好网络司法拍卖。全市法院借助淘宝网平台,由法院直接将涉讼资产上网拍卖,减少中间环节,挤压权力寻租空间,提高司法拍卖透明度和执行效率,彻底杜绝人为干扰,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目前全市法院共上传各类拍品566件,成交金额1.5亿元,为当事人节约拍卖费用800多万元。
(四)抓好执行听证公开和见证执行工作。全市法院坚持疑难复杂案件实行公开听证,必要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提高执行工作透明度。同时大力推进邀请代表委员、媒体记者、执行监督员、律师等见证执行,广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三年来,全市法院共组织重大典型案件执行听证312次,见证执行215件,共邀请718位人大代表、351位政协委员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江必新对汝州法院大力实施执行听证、重大案件执行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经验做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五)抓好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曝光力度。全市法院不断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力度,将5902个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各基层法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市区新华、卫东和湛河三个法院在城区繁华路段步行街和鹰城广场两个大型LED显示屏上,持续集中曝光832名有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的照片和文字信息;《平顶山日报》先后6次整版集中曝光上述失信被执行人;汝州法院还将失信被执行人与文明单位建设结合起来,借助各方面力量惩戒失信被执行人。三年来,这些举措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结案1820件。
五、拓宽渠道,提升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
司法公开是人民法院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市法院不断健全与各界群众的沟通联系机制,拓宽司法公开渠道,缩短司法与公众的距离。
(一)深入推进审务公开。一是在两级法院门户网站及时发布重要工作部署、重大工作举措和重大案件审判,全市法院在立案信访窗口设立民意沟通信箱,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全方位加大审务公开力度。二是每年全市各法院集中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5次以上,每年全市法院邀请近万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干部、现役军人、青少年学生和各界群众走进法院,旁听庭审,全面了解法院工作。三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全市法院就刑事审判重大案件审理、民事小额诉讼、行政审判异地管辖等工作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予以通报,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三年来,全市法院共召开新闻发布会57次。四是针对全市法院审理中发现的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法行政、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发布少审、行政、破产案件审判白皮书,介绍审判工作开展情况,并指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建议,及时向党委政府报送,市领导分别做出批示。
(二)推进审判工作深度公开。一是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扩大人民陪审员数量和参审范围,严格人民陪审员管理,提高人民陪审员履职能力。三年来,全市人民陪审员陪审案件38123件,有效发挥了参与审判、促进公开的作用。二是加大巡回审判力度。每年组织两级法院法官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军营、企业、矿山、工地,开展农民工讨薪案件集中审判、开学第一堂法律课、送法进军营、服务三留守人员司法审判等活动,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执行,让司法公开走近群众。三年来,全市法院共巡回审理案件27361件。三是主动接受市人大监督。全市法院始终把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作为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的根本保障。坚持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改革举措及时向人大报告,自觉接受人大对法院工作的视察和专项评议,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整改。同时,全市法院还通过召开座谈会、观摩庭审、参加重点工作督查等形式,提高代表委员对司法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加深对法院工作的了解;每季度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印发法院工作通报,并通过短信平台等,及时通报工作动态、便民措施、工作成效,主动接受评议监督。三年来,全市法院邀请92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426起案件的庭审,同时召开座谈会51次,发放征求意见函2500多份,征集意见建议76条。
(三)加大司法宣传,拓展司法公开。深入推进一村一法官等工作,每个法官确定一个基层联系点,送法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让法官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审判工作,三年来,全市法院走访群众23万多人次。全市两级法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公开报道法院工作,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还借助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先后推出朱正栩、魏钰玺为代表的一批全省、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三年来,全市法院共刊发各类稿件3300多篇,有效推进了司法公开工作的扎实开展。
虽然全市法院在司法公开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少数同志对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强,影响了司法公开工作的全面推进;二是受近年来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影响,法官办案压力过大,司法公开增加了法官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法官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了司法公开的质量和效果;三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水平低,科技法庭数量少,专业技术人才少,信息化建设对司法公开的支撑保障作用发挥不够,司法开工的范围、时效仍受到一定的制约;四是司法公开在制度落实上还存在工作棚架和薄弱环节,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五是近年来少数媒体不当报道和炒作个别司法案件,对司法公开工作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挫伤了法院、法官司法公开的积极性,影响了司法公开工作的推进;六是全市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今年工作具体措施
全市法院将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审议意见要求和今年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各项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司法公开工作。
一、加强领导,确保司法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根本保障。全市法院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司法公开理念,坚持把司法公开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严格落实司法公开推进领导责任制,每年对基层法院和中院各审判执行业务部门进行一次司法公开工作全面督查,继续把司法公开考核指标纳入审判质效考核指标,引导两级法院把司法公开工作各项任务细化落到实处到审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司法办案及时、同步、全面公开。
二、全面推进,不断提升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水平。坚持互联网+司法公开这一基本思路,充分利用两级法院门户网站和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这一全省司法公开互联网平台,深入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更加注重抓好当事人查询方式告知、案件流程信息全面准确录入等工作,尤其是抓好12368诉讼服务电话、手机短信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方式。更加注重做好不上网裁判文书的审批工作,逐月逐人通报裁判文书上网数量、上网率,严肃问责违规不上网行为,实现裁判文书应上全上。更加注重做好执行信息全面网上公开,诉讼资产全部网上拍卖,失信被执行人全部网上曝光,执行案件全部实现网上可以即时查询。
三、多措并举,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和车载巡回法庭深入基层一线的优势,深入乡村社区就地办案,让司法公开走近普通群众。加强人民陪审员陪审工作,提高陪审案件数量,让群众全程参与司法,零距离公开司法。严格落实公民持身份证旁听庭审制度,方便群众行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坚持主动向市人大常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定期向代表委员通报法院工作,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监督,邀请更多的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充分利用法院门户网站、微博、彩信、报纸、电视等各种形式公开法院各项工作,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利用法院新闻发布会、公众开放日、发布审判工作白皮书等形式提升法院司法公开的范围和广度。
四、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夯实司法公开根基。以中院信息化建设年为抓手,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建设覆盖全市两级法院和人民法庭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为司法信息传输和网上发布提供有效支撑保障。深入推进科技法庭建设,每年新建一批科技法庭,并对原审判法庭实现提档升级,力争2年内实现全部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深入推进诉讼卷宗电子化,逐步推进新收案件档案全部电子化,为逐步实现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创造条件。健全两级法院门户网站功能,提升司法公开服务效能。
尊敬的李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将以这次市人大常委会专项审议为契机,着力补短板、创特色、上台阶,深入推进司法公开,努力维护司法公正,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不辜负市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