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党纪学...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决策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市第九次党代会响亮地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深入实施“转、扶、搬、保、救”等有效措施,拓宽脱贫攻坚途径,完善脱贫攻坚举措,强化脱贫攻坚保障,确保2017年叶县脱贫摘帽、2018年鲁山县脱贫摘帽、2019年国家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始终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的思路,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坚持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扶贫,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打好扶贫攻坚战就要切实认清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

    现在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几年时间了。我们市虽然不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但贫困现象存在、贫困程度较重、农民收入低的状况还没彻底改变,扶贫开发工作也进入到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冲刺期。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基本遵循,把精准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举措,切实增强实施精准扶贫的自觉性和落实扶贫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努力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过上好日子。

    打好扶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二字,是不让一个区域落伍、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小康。面对这样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彻底扭转“保贫困县、戴贫困帽”的错误观念,切实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到扶贫开发上,千方百计完成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决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让贫困群众掉队,拖全省、全国的后腿。

    打好扶贫攻坚战是落实精准扶贫、脱贫的根本要求。精准扶贫是确保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精准,要按照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第一书记)、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要求,做到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为此,我们要在精准确定扶贫对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扶贫对象,因地制宜实施“四个一批”的精准扶贫措施体系。即: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开发和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扶持发展生产和就业实现脱贫;对居住在生态保护区域内的贫困人口,通过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生态保护支持政策增收脱贫;对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帮助完成学业奠定长远脱贫稳定脱贫基础;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因病致贫的人口,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通过资产性收益扶贫、逐步实现低保线和贫困线,加大医疗保障救助力度等办法实现兜底脱贫。

    打好扶贫攻坚战是有效凝聚全社会力量的重要举措。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坚持完善和巩固发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大力度,创新机制,调动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抓好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合力推进扶贫攻坚。要围绕扶贫攻坚目标,进一步落实行业扶贫责任,强化行业扶贫考核,着力推动行业部门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向贫困地区优先布局,重点倾斜,从工作机制上促进行业部门把支持扶贫攻坚的政策措施落实好,重大项目实施好。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优环境搞好服务,按照农企双赢要求,建立完善联结机制,进一步组织动员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增收。要创新社会扶贫方式,拓宽社会扶贫渠道,完善社会扶贫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支持社会各界更多地参与支持扶贫攻坚,凝聚起全社会推进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打好扶贫攻坚战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扶贫资源和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扶贫对象身上,确保精准扶贫落地生根,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归根到底要靠党委、政府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要靠干部去组织实施。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特别是责任心至关重要。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落实好市负总责、县市区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要落实好贫困县考核办法,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提拔重用,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约谈问责,推动贫困县市区政府舍得在扶贫上投入精力、下大工夫,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扶贫攻坚,把扶贫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仅对扶贫资金使用不越界、不越轨,还要切实加强对党章和党内政策法规的学习,严格用党规党纪约束自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依靠学习和实践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打好扶贫攻坚战就要紧密结合实际,努力做到分类指导、精准到位

    我市属于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调整,虽然不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但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员仍然不少,而这乡村地理位置偏,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贫困人口生产技能缺乏,增收脱贫缺乏有力足够的要素支撑,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为切实加快群众增收脱贫步伐,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市情特点,组织动员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三支力量,加大力度创新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平顶山特色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突出产业扶持,筑牢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产业支撑。产业开发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撑。近年来,全市立足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比较优势,在一些县市区重点发展干鲜果经济林、马铃薯和小杂粮、设施蔬菜、牛羊为主的规模养殖业,通过产业攻坚、连片开发、综合治理,做大做强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瞄准集中连片贫困村实施片区产业开发。采取以片规划、分县实施、突出产业、集中投入、整体推进的办法,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集中力量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攻坚,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支持引导企业带动贫困村实施产业扶贫开发,启动实施企业带乡村产业扶贫工程,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实施产业扶贫开发,通过企业资本、技术、管理、市场优势和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帮助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做强基地、做大龙头、做长链条、做优品牌,使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贫困劳动力有了更多更好的就业增收门路。

    抓好资本扶持,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开发的资金困难。制约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说到底还是资金短缺问题。为有效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开发贷款困难,近年来,我市按照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放大效应,撬动金融资本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开发的思路,改革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启动实施金融富民扶贫工程。比如,面向贫困农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富民贷”,面向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企业及项目贷款的“强农贷”。为有效推进这项工程实施,我们可以制定出台考核激励办法,以发放贷款额度和贫困户获得贷款比例为主,对县级政府和金融合作机构实行双考核,支持鼓励金融合作机构开发适合贫困户特点的贷款产品,使有产业开发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持。这样做,不仅可以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撑,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和锻炼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素质和持续造血能力。

    强化技能扶持,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能力素质。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让贫困地区农村有劳动能力的都有一技之长,有一技之长的都有事可做的目标,坚持远抓教育,近抓培训。每年支持万名以上的贫困生接受中高等学历教育,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对考入二本以上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做到了应助尽助。突出抓好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启动实施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行动计划,以稳定就业为核心,采取提高培训补助标准、实行培训资金补助与稳定就业相挂钩等办法,瞄准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加强技能扶持,能够让有机会接受中高等学历教育的贫困生都能获得资助完成学业,愿意走出家门的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留在农村的都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暂时离不开家门的都有兼职岗位,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显著增长。

    加大行业扶贫力度,持续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采取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的办法,以特困地区为重点,组织动员行业部门力量,加大扶贫综合投入,抓好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继续加大投资,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为重点的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坚持不懈办好农村“五件实事”,支持贫困地区农村实施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易地搬迁、行政村街道亮化、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和乡村清洁工程;启动实施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为主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这些工程实施重点在贫困地区,受益主体是贫困群众,使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显著改善,走在前列。

    加强改进干部驻村帮扶,全力推动精准扶贫战略落到实处。坚持把机关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作为实施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全市连年抽调市、县机关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采取包乡包村的办法,瞄准贫困乡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又组织全市带“长”字的各级领导干部,每人包扶一个行政建制贫困村,以产业开发为主攻方向,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包扶村发展增收项目,包扶村农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增长势头。今后,要进一步统筹整合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和机关定点扶贫两支力量,采取领导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办法,组织领导干部带领所在单位工作队,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包村领导和驻村工作队要重点支持贫困村完成好制定一个脱贫致富规划、发展一项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一批基础设施改善项目、解决一批关系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村支”两委班子;党员、干部重点支持贫困户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扶贫资助、产业开发贷款支持、改善农业生产设施和农村生活条件、获得生产生活保险救助等帮扶措施,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

    注重学习扶贫经验,推动扶贫攻坚向深层次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做法。比如有的地方提出和实行的“六个到村到户”的做法,就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办法,值得良好地学习借鉴。所谓“六个到村到户”,就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强化扶贫责任;“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教育培训到村到户”,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解决异地扶贫的问题;“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是抓住了扶贫工作中的关键和重点,把攻坚战具体化、形象化了,使各级各部门有抓手,实施起来有了遵循,自然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打好扶贫攻坚战就要不断完善制度,确保扶贫资金发挥作用、安全高效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这些年来,国家通过扶贫专项和转移支付,向我市县区贫困地区注入了大量资金,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抓住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的改革契机,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探索了一些符合中央精神、体现地方实际的好经验好做法,极大地提高了扶贫开发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扶贫资金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中的问题,有的是管理上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扶贫资金的绝对安全高效使用,使其发挥更好、更大的效益。具体来说在扶贫资金使用上要努力做到“四个要”:

    扶贫资金投向要符合政策。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要在确保落实国家“70%资金用于产业扶贫”要求的同时,将增量资金主要投向“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我们要严格执行中央和我省有关规定,财政扶贫资金不能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不能用于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不能用于弥补企业亏损,不能用于修建楼堂馆所及职工住房建设,不能用于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不能用于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不能用于购买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不能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不能用于为企业担保贷款,防止违反政策和变通使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从而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正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

    扶贫资金使用要科学高效。一些地方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关键是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计划分配、无偿使用资金的模式,导致了“不要白不要”的思想和重争取、轻效果的现象;另一方面是扶贫工作资源分散、管理分治,存在碎片化现象,形不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围绕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要想方设法进行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比如,我们要充分利用竞争手段,按照“资金有偿使用、项目滚动发展”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强化市场经济理念,大胆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效益的最大化;要整合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开展“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资金分配要简政放权。坚持积极、审慎、稳步推进的原则,按照财权与事权对等的原则,实行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简化资金拨付流程,真正把扶贫项目审批权逐步下放到县、市、区。改进扶贫资金项目申报办法,大力推广“一事一议”,探索群众直接申报项目的模式,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扶贫项目符合群众意愿和脱贫致富的需求。确保中央和省的扶贫资金直接分配到县市区,“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信贷贴息、培训等资金直接分配到县,由县级政府围绕年度减贫任务,根据“两个50%”(50%主要用于改善县域内一类贫困村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50%由各县自行发展扶贫产业)的要求安排项目。

    扶贫资金监管要绝对安全。强化地方监管责任,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市政府要将工作重心转到强化资金和项目运行的监管上来,管好用好资金。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加强外部监管,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让受扶持的扶贫对象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各地使用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严厉问责。

    我们的事业是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我们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我们要作好吃苦掉汗、瘦几斤肉的准备,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立足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抢抓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机遇,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加快减少贫困人口,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