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党纪学...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关于平顶山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612月)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2016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于11月中旬,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深入郏县、宝丰县对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项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畜牧部门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规范了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为促进我市畜牧业优质、高效、生态、持续、安全地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1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5%,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98万头、50万头、183万只和5100万只,预计到2016年底,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2万吨、9.8万吨、21万吨,我市的畜牧业发展整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局面。

  1.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的转型发展,市政府确立了“以畜牧业为龙头,发展农牧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思路和“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的发展战略,按照“全绿色理念、全境域规划、全创新驱动、全产业开发、全循环发展”的方针,全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成立了由市长、副市长带头的领导小组,专门协调循环农业发展工作,组织搭建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平台,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发展的循环农业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循环畜牧企业达150余家,带动生态农田建设35万余亩,建成有机肥生产线5条、产能达30余万吨,养殖企业年利用秸秆达155万吨,初步建立起了农(林)牧结合、资源循环、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2016年我市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河南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先进集体,今年9月底,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2.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养殖场达到1876个,万头以上猪场32个、万只以上蛋鸡场109个、100头以上牛养殖场103家。二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市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6家,其中,具有国家级1家、省级12家和市级43家,初步形成了以舞钢瑞祥、叶县双汇、宝丰康龙、鲁山康盛为龙头的生猪养殖基地为依托的100万头生猪产业集群;以河南伊利奶品加工为依托的5万头优质奶业产业集群;以郏县瑞宝红牛、叶县国润牧业、叶县金牛足肉牛加工为龙头的10万头高档牛肉开发产业集群;以鲁山龙潭峡、舞钢万利农庄生态养殖为代表的1000万只绿色禽业产业集群。三是市场品牌建设有序推进。滍源生猪品牌叫响上海市场,已累计进入上海市场55万头;龙潭峡生态“云外鸡”已进入武汉、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饭店;金牛足通过入选奥运会,已迈向全国高端市场;鲁山牛腿山羊已引起国内知名专家高度关注;享丰、汉伯克等入选我市名优品牌。

  3.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市政府按照“防疫无死角,预警有支撑,处置早快严小”的方针,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全市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做到了可防可控。一是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现有达标兽医实验室7个,设置疫情监测网点401个,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完善。二是扎实推进春秋集中免疫、“固定免疫日”补免补防和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化免疫的强制免疫工作,构筑有效免疫屏障,源头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三是种畜禽场、奶牛场动物疫病净化机制全面启动,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强化,有效应对了H7N9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等突发疫情,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4.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市坚持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与可追溯管理贯穿于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一是从源头抓安全,建立了65万亩饲料粮基地,着力解决黄曲霉素超标问题。二是从过程抓安全,严格规范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定期加强监督检查,全面展开风险隐患排查,“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等专项整治持续发力,执法监督和执法办案力度不断加大,风险管控的系统性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畜产品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生鲜乳中连续7年未检出“三聚氰胺”,违法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是从关键环节抓安全,建立和完善“两乡一站、六村一员、六员一体”防疫检疫综合管理体系,确保防疫检疫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安全责任追究制、主体责任承诺制、监管对象告知制、监管对象备案制、监测结果公示制、监管巡查日志制与违规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四是从追溯抓安全,通过质量安全信息化可追溯系统,让投入品和畜产品来有源、去有踪,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防、可控、可追溯,为群众消费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5.畜牧产业扶贫工作有序开展。一是项目资金带动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有扶贫带动效应的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三年来,为鲁山、叶县两个贫困县争取上级项目35个,安排项目资金1350万元。二是技能培训智力扶贫。通过开展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秸秆饲料配制、畜禽饲养管理等技术培训与服务,着力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近三年来,累计组织集中培训7880人次,其中:贫困人员1200余人次;科技下乡服务93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份。三是企业发展带动扶贫。五大合作社积极探索扶贫养殖模式,即每个贫困户用“两免一贴”贷款入股5万元,每年可包底分红5000元,贫困人员可到合作社企业打工,每人年收入可达2万元。河南瑞亚牧业通过与贫困户对接,依靠奶牛养殖和饲料玉米种植,成功带动72户贫困户脱贫。四是技术服务促扶贫。成立养殖技术专家服务团,设立了技术服务热线,建立了网上咨询技术服务,为贫困户在养殖技术上排忧解难。

  二、存在问题

  1、规模养殖存在“用地难、融资难、治污难”。一是发展规模养殖需要大量土地,但养殖用地没有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且与基本农田保护存在矛盾,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土地需求很难满足;二是近几年来尽管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但投入水平与发展速度相比依然较低,广大农户发展规模养殖缺乏必要的贷款支持,农信社、邮政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额度少、期限短、利息高,与畜牧业养殖效益不相称,在市场行情差、处于亏损状态时,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及时帮扶;三是中小养殖企业粪污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养殖企业缺少资金或者不愿将资金投入建设治污设施,部分老场区不愿进行治污改造,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影响周边环境。

  2、规模化养殖整体水平不高。我市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滞后,生产环节处于弱势,缺乏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有限。养猪业年出栏100头以下的养猪户占大多数,养牛、养羊的规模养殖较低,影响了养殖业的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缺乏生猪、肉鸡加工企业,产业链条不全。

  3、畜牧执法队伍还不健全,执法难度大。畜牧行政执法涉及到饲养、经营、质量安全监管等多个环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从执法现状看,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队伍不健全,多数乡镇从事畜牧行政执法的人员较少,有的没有专门的执法人员,缺乏必要的监测、检验设备,检测、取证等手段落后,个别生产、经营场点还存在着监管盲区,难以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管理严峻形势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解决发展难题。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切实解决好用地、融资、治污“三难”问题,形成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合力,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和支持。要加强中小养殖企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其符合农业用地管理要求;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基本农田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各项资金,继续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综合效益;要进一步坚持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总结推广大型规模化养殖企业零排放的经验,实现畜牧业和有机农业的紧密结合,确保畜禽粪便、废水等污染物排放达标,对已建成投产的规模养殖场,督促其尽快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2、龙头企业带动,拉大产业链条。各级政府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着力扶持一批、引进一批、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化水平;要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积极打造品牌产品;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的加工能力,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畜牧合作社,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3、强化执法监管,提升畜牧产业。要进一步加强饲料生产、饲料添加剂使用、兽药经销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行为,夯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环节和畜禽交易运输检疫的日常监管,监督养殖户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严格按规定进行疫病防治,防止疫病流传。

  4、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要加强对现有畜牧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及时补充畜牧专业人才,优化畜牧队伍配置,增强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能力;要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不断改进执法手段和方法,做到文明执法,杜绝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的发生,提高执法效率,使畜牧执法人员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