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二〇二四...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畜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2016年12月28日在平顶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平顶山市畜牧局副局长    赵志伟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政府委托,我代表市畜牧局就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作如下报告,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畜牧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以畜牧业为龙头,发展农牧结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思路和“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的发展战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用循环农业破解畜牧业发展环保难题,用化整为零的千头线生态养殖模式破解畜牧业用地难题,用新型保险+新型金融破解畜牧业发展融资难题,用标准化+可追溯破解畜产品质量安全难题,用合作发展+目标市场破解畜产品销售难题,形成了畜牧业发展的新特色、新亮点。2014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生态循环畜牧业示范市;2015年度被评为全省生态畜牧业发展工作优秀单位;201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并被省畜牧局推荐为全国农业系统先进集体。新华每日电讯和河南日报分别以“河南平顶山:猪身上长出现代农业产业链”、“循环农业大有可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平顶山样本”向全国介绍了平顶山的典型经验。9月26日-28日,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暨粪便综合利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现将主要工作报告如下:

  一、近三年来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主要成绩

   (一)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推进畜牧业发展

  1.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预计2016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2万吨、9.8万吨、21万吨,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98万头、50万头、183万只和5100万只,畜牧业产值达1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5%,与2014年相比,全市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5.63%,畜牧业发展整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2.全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绩斐然。近年来,为加快农业的转型发展,我市以生态文明观为引领,按照“全绿色理念、全境域规划、全创新驱动、全产业开发、全循环发展”的方针,全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一是成立了以市长张国伟为组长,副书记段君海和副市长冯晓仙为副组长,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水利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办公室,协调循环农业发展工作。二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建设平顶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的意见》、《关于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等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引导发展的优惠政策。三是启动实施了生态循环农业、鹰城品牌农业、100万亩生态粮基地、65万亩饲料粮基地和健康食品产业园区建设等五个规划。组织搭建了项目服务、融资服务、保险服务、市场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六个平台。四是大力推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形成了“农牧结合、就近利用”、“林牧结合、自然利用”等五种畜禽粪便处理利用模式。市政府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发展模式。截止目前,全市循环畜牧企业达151家,带动生态农田建设35万余亩,初步建立起了农(林)牧结合、资源循环、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我市已被省政府推荐为唯一一个整市推进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3.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1)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分散养殖加快退出,大型规模养殖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万头以上猪场32个、万只以上蛋鸡场109个、100头以上牛养殖场总数达103家,规模以上养殖场达到1876个。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75%、70%和90%。

  (2)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全市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6家,其中,国家、省级13家。初步形成了以叶县双汇、宝丰康龙等为龙头的100万头生猪产业集群;以河南伊利乳品加工为依托的5万头优质奶业产业集群;以叶县国润牧业、金牛足等肉牛加工企业为龙头的10万头肉牛产业集群;以鲁山龙潭峡、舞钢万利农庄等生态养殖为代表的1000万只绿色禽业产业集群。

  (3)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升。我市规划实施了10平方公里健康食品产业园。目前,河南伊利二期高档酸奶生产线建成投产,年生产酸奶达30万吨;叶县国润肉牛、郏县瑞宝红牛两大肉牛加工企业建成投产,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达15万头;现代农牧合作社与上海添奇合作投资8.6亿元的100万头生猪;昱祥农牧与上海牧欢合作投资2.8亿元的100万只肉羊屠宰企业,有望于明年建成,加工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4)市场品牌开拓优势显现。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确立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基地‘三位一体’+目标市场”的产业开发思路。滍源生猪品牌叫响上海市场,已累计进入上海市场80万头;龙潭峡生态“云外鸡”已进入上海、武汉、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饭店;金牛足已迈向全国高端市场;享丰、汉伯克等入选我市名优品牌。

  4.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副市长冯晓仙亲自率团多次赴上海、山东、北京等地进行项目推介与洽谈,取得丰硕成果。三年来,全市共引进大型项目10余个,总投资50亿元。其中,叶县国润肉牛加工项目、鲁山瑞亚万头奶牛项目已投入生产,宝丰顺义30万头猪场二期建设顺利推进,河南得天福130万只蛋鸡工厂化养殖项目已经完成规划设计。二是积极争取省级以上项目资金。三年来,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共争取到畜牧业发展项目资金1.1亿元,有力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5.畜牧养殖合作社发展取得新突破。先后成立了现代农牧、伊稞肉牛等覆盖全市的生猪、肉牛、蛋鸡、肉兔、肉驴五大产业合作社。目前,我市畜牧行业合作社总数已达380家,创建国家、省级示范社12个。尤其是市现代农牧合作社年出栏生猪已达到100万头,占我市生猪出栏总量的1/3。

  6.搭建四大服务平台

   (1)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围绕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成立了循环农业研究院和平顶山健康食品协作创新中心,开展了猪粪重金属摸底测试、粮食作物增施有机肥试验、健康食品生产与深加工研究等,为我市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完善了技术支撑平台。投资1500余万元,完善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成了市县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4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心10个、防检中心站46个,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3)搭建了融资服务平台。一是以市现代农牧合作社为依托,市政府出资2000万元,合作社股东出资2000万元,建立了“合作社+政府+银行”可授信4亿元的贷款融资平台;二是与中华保险、京东金融合作创立了“互联网+合作社+中华保险+京东金融”的新型融资模式,今年京东金融给现代农牧合作社授信2亿元。目前,平顶山现代农牧合作社的融资担保能力达到6亿元,两年来累计为170余家会员企业担保贷款2.6亿元。

   (4)建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先后投入880万元,建立了畜牧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了监管对象信息备案,达到了监管工作网上留印,动物耳标、检疫票证网上有痕;实现了对全市12个A类生猪定点屠宰企业、6个大型生猪养殖企业、8家奶站、12台鲜奶运输车辆的视频监管,做到了畜产品监管工作可追溯。

  7.养殖企业粪污治理初见成效。按照生产布局科学化、生产过程减量化、粪污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按照市碧水工程和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养殖企业对粪便进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规模养殖企业已建成粪水(沼液)储存设施151万立方米、标准堆粪场52万立方米。

  8.畜牧产业扶贫有序开展。一是项目资金带动扶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有扶贫带动效应的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三年来,为鲁山、叶县两个贫困县争取上级项目35个,安排项目资金1350万元。二是智力扶贫。成立了养殖技术专家服务团,设立了技术服务热线,建立了网上咨询技术服务,开展了养殖技术、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畜禽饲养管理等技术培训与服务,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三年来,累计组织集中培训7880人次,其中:贫困人员1200余人次;科技下乡服务93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余份。三是企业发展带动扶贫。推动五大合作社积极探索扶贫养殖模式,即每个贫困户用“两免一贴”贷款入股5万元,每年可保底分红5000元,贫困人员可到合作社企业打工,每人年收入可达2万元。河南炜成实业通过与贫困户对接,带动138户贫困户实施脱贫。

  (二)履行本职、务实进取,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我市按照“防疫无死角,预警有支撑,处置早快严小”的方针,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了全市近年来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一是完善了监测预警体系,全市现有达标兽医实验室7个,设置疫情监测网点401个。二是扎实推进春秋集中免疫、补免补防和规模养殖场程序化强制免疫,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三是全面启动种畜禽场、奶牛场动物疫病净化机制,不断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增强了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能的到提高。成功举办了两届动物疫病防控技能竞赛、三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演练,承办了第四届河南省畜牧兽医技能竞赛,我市代表队取得优异成绩,荣获检验员团体第一名和防治员团体第二名,全面提升了我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为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题,我们坚持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与可追溯管理贯穿于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一是从源头抓安全,规划了65万亩饲料粮基地,着力解决黄曲霉素超标问题,2016年省市两级已投入1300万元支持收贮企业购置49台粮食烘干设备,产能达20多万吨;全市饲料玉米种植达到30万亩。二是从监管抓安全,严格规范投入品的生产和使用,定期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瘦肉精”、生鲜乳、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等专项整治持续发力,执法监督和执法办案力度不断加大,风险管控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畜产品平均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生鲜乳中连续7年未检出“三聚氰胺”,违法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6年,完成市本级监督抽检任务1186批次,检查养殖企业、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1906家次,屠宰企业125家次,办理各类畜牧兽医执法案件63起,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三是从关键环节抓安全,建立和完善“两乡一站、六村一员、六员一体”防疫检疫综合管理体系,确保防疫检疫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四是从追溯抓安全,通过质量安全信息化可追溯系统,让投入品和畜产品来有源、去有踪,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防、可控、可追溯,为群众消费安全提供有效保障。五是从提升执法水平抓安全。三年来,全市持续开展以队伍整顿、全员培训、技能竞赛、规范执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畜牧兽医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年”和“监管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市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工作水平。三年来,全市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畜产品安全形势总体趋好。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各项畜牧兽医工作得到有力推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用地难、融资难两大瓶颈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重点项目落地困难,龙头企业扩张受限。二是畜产品加工企业不大、不强、不平衡。虽然我市建设了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但是加工带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生猪、肉鸡加工企业,产业链条不全。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客观上,畜牧业生产点多、面广、环节多,存在安全隐患。机制上,虽然市、县两级屠宰管理职能划转已完成,但按照省畜牧局要求,屠宰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主要是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有差距,如市级仅增加了2名执法人员;另外,取消检疫收费后,部分县级执法经费和人员工资不能保证。四是随着畜禽及其产品调入调出频繁,疫情跨地区传播风险加大。五是养殖专业户粪污治理难度大。

  三、强力推动2017年畜牧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抓好目标市场。目前,我市生猪冷鲜肉已稳定对接上海市场。明年要在进一步拓展深耕上海目标市场的同时,进军京东商城。1.和上海商委合作,共同建设平顶山畜产品供沪基地;2.组织鹰城名优畜产品在上海开设体验店,对入沪产品实行第三方认证、直接同大型批发市场对接,将平顶山各类优质畜产品全面推向上海市场;3.在和京东金融做进一步深度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京东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市场,把我市的名优特畜产品通过京东商城这个商务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二)抓好绿色发展。以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全面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着力抓好24个县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大力推广“生猪千头线生态种养模式”,2017年争取发展千头线200条;狠抓畜禽废弃物处理工程,按照“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对现有养殖企业进行治理改造,新建企业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

  (三)抓好一二三产业融合。一是建设“一园三区”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建设“一园”即平顶山市健康食品产业园,“三区”即宝丰石桥食品加工区、鲁山奶业及特色产品加工区、叶县清真食品及绿色食品加工区。初步形成具有战略性的全市食品工业布局,逐步打造在河南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叶县国润牧业、郏县瑞宝红牛高档牛肉加工基地、现代农牧合作社100万头高品质生猪屠宰深加工等畜产品加工项目;三是加强与科技院校合作,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四)抓好种养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优调特”。1.充分利用养殖企业产生的有机肥,配合建设100万亩生态粮基地;2.以解决粮食烘干问题为切入点,配合抓好65万亩优质玉米饲料粮基地建设;3.以开发当地特色遗传资源和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畜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牛、奶牛、肉羊等优质草畜,加快奶牛、肉牛养殖基地建设,抓好30万头肉牛和1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4.依托现代农牧合作社,大力推进300万头“三无猪”生产基地建设。

  (五)抓好品牌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以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和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切入点,全面推行“三品一标”、“鹰城名优”品牌评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二是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按照“五化”标准,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对现有养殖场改造升级。

  (六)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综合执法等工作。一是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开展以牛羊肉“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整治为主的专项行动和以规范抗生素等违禁药物使用及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为主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升行动,支持各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升级改造,提高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继续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能大比武。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检疫程序,规范检疫行为,提高检疫质量和检疫率;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执法办案数量和质量。

  (七)抓好畜牧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百企助贫脱困行动,要求大型养殖企业参与扶贫工作。重点抓好五大合作社扶贫模式和生猪千头线生态养殖带动扶贫模式的推广;鼓励规模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兽药、饲料等涉牧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务工;充分发挥畜牧扶贫技术专家团的作用,搞好养殖技能培训,引导贫困户进行肉牛、肉羊等草食家畜养殖。项目资金继续向贫困县倾斜。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