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党纪学...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人大建设》圆了我的“新闻梦”

来源:《人大建设》2017年第9

   我与《人大建设》杂志结缘是在22年前。19957月,18岁的我从平顶山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老家一所小学教书。在那所偏僻的乡村小学,没有图书室和阅览室,报刊对于我来说是难得一见的稀缺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学校所在村的村委会主任家中见到了一本《人大建设》杂志,上面登载的文章顿时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村委会主任是区人大代表。《人大建设》杂志是区人大常委会订阅的,每个代表人手一份。每隔一段时间,嗜书如命的我就厚着脸皮去他家蹭一些近期的《人大建设》杂志,回去后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

    《人大建设》上的文章看多了,我便萌发了写稿、投稿的想法。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来到附近村子,对一些区、乡人大代表进行采访,比葫芦画瓢写成稿子,然后骑着自行车跑十几里路寄给《人大建设》杂志社。毕竟那时文字功底不够扎实,对人大业务知识更是一窍不通,凭借一腔热情投出的稿子全部石沉大海,无一变成铅字。但无论如何,《人大建设》上刊登的那些工作通讯和人物通讯还是给了我很大的启蒙和滋养,为我后来走上人大新闻写作的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11月,我从一所乡村中学借调到平顶山市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从乡村走进城市,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农家子弟的朴实和勤奋。初来乍到,我凭着多年努力打下的文字功底,很快就掌握了机关一般性公文的写作技巧。但是,写起人大新闻宣传稿件来明显感到吃力。虽然之前我接触过《人大建设》杂志,多少了解一些新闻写作知识,但仅凭“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平,不可能写不出高质量的人大新闻宣传稿件。

    领导用红笔把我写的一篇新闻稿件改得面目全非,批评我不得要领,写得像工作总结,嘱咐我找《人大建设》上刊登的消息、通讯当“拐棍儿”。

    后来,我虽然憋出了七八篇新闻稿件,可到头来除了《人大建设》杂志照顾性地发了一个不到300字的简讯外,投往其他报刊的稿件统统被“枪毙”。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不能在《人大建设》等报刊上发表一些有分量的人大新闻,那么,我由“借调”转为“正式”还是一个未知数。在极度苦闷和焦虑中,我又熬了两个月,寄出的多篇稿子都如泥牛如海、杳无音讯。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是失望,甚至萌生了“打道回府”的念头。

    20023月,正当迷茫和无助之时,我有幸结识了《人大建设》杂志社的潘天宁编辑,和他一道走乡村、进车间采访。一路上,通过聆听潘老师的经验之谈,我不仅学到了不少新闻采写方面的知识,更明白了从事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和使命,顿时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牢记潘老师“一定要精读《人大建设》刊登的好文章,看看人家主题是怎么表现的、结构是怎么安排的、细节是怎么描述的”的教导,每天下班后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认真研读《人大建设》上刊发的文章,用心学习各种新闻写作技巧。

    一个月后,我把反映新华区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一篇稿件寄给了潘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一周后,潘老师把大幅修改后的稿子寄回来,又打电话将修改的细节一处处向我说明。我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对潘老师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钦佩不已。按照潘老师的修改意见,我又多次深入乡镇进行采访,补充了新内容,增强了可读性,然后把新稿子寄给了潘老师。

    一个月后的一天,我翻看新到的《人大建设》杂志时,无意中发现目录中赫然印着我的名字。我有些不相信,又看了一下标题:不错,就是那篇《绽开的花蕾——平顶山市新华区乡镇人大换届选举二三事》!我尽量抑制住内心的狂喜,从头到尾,反复把那篇稿子读了好几遍。很快,领导们便从《人大建设》上看到了这篇工作通讯,对我给予了充分的鼓励,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正所谓天道酬勤。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不仅在《人大建设》上发表了《鹰城在行动》、《代表当得怎样   选民自有公断》、《街道设立人大工委势在必行》、《疫情中方显代表本色》等多篇新闻稿件,还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上发稿80余篇。由于对外宣传工作成绩显著,当年,我获得平顶山市人大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很快,我正式调入新华区人大常委会的手续办好了。一年后,我又被组织上提拔为副科级干部。 

    20086月,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从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到区委组织部工作。20114月,我又被调到新华区政协,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秘书长。虽然工作岗位、职务变了,但我对《人大建设》的感情始终不变;虽然不再采写人大新闻稿件了,但我仍保留着阅读《人大建设》的习惯。

    201411月,人生中的又一次机遇眷顾到了我的头上,由于工作需要,时任新华区政协秘书长的我被借调到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时隔6年之后,我再一次回到人大系统工作,和人大续上不解之缘。这让我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了肩上担负的重任和领导们的殷切期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放弃休闲、远离应酬,每天晚上捧着《人大建设》杂志认真研读,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十几年前在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时的那段时光。

    在《人大建设》这位良师益友的悉心指导下,我充实了自己的人大业务知识,了解了杂志的最新用稿风格,多年前全身心投入人大新闻写作的激情得以重新焕发。从深入采访到搜集素材,从标题拟定到谋篇布局,我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遍遍打磨着回归人大队伍后采写的第一篇通讯《让“源头活水”长流常新》。一个月后,这篇通讯经过编辑老师的精心修改,在2014年第12期《人大建设》杂志上刊发。

    回归后的首篇文章刊发让我信心倍增。后来,我采写的《让每棵幼苗都能茁壮成长》《让“民告官”成为司法公正的“刻度表”》《让鹰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走活代表工作“三步棋”》等多篇工作通讯相继在《人大建设》杂志上刊发。其中,发在2015年第3期《人大建设》杂志上的《让“民告官”成为司法公正的“刻度表”》荣获了第二十四届“河南人大新闻奖”三等奖。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发表在同年第5期《人大建设》杂志上的《一场特殊的“履职”考试》喜获第二十五届“河南人大新闻奖”一等奖。20172月,在领导们的关心下,我被正式调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工作。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不经意间,《人大建设》杂志已伴随我走过22年的人生旅程。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甜蜜。《人大建设》杂志既是我新闻写作入门的活教材,更是我人大新闻宣传路上的引路人,在我圆梦之旅的每一段历程中,都给予我无尽的帮助和力量,鼓励我不忘初心、一路前行。于我而言,与《人大建设》同行,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福分。《人大建设》:我由衷地感激你!感谢每一位帮助我、支持我的编辑老师!我会始终怀着这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对待人生;我永远地祝福你,愿你有更辉煌的明天,引领着我与你继续同行。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