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集《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举办深入...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卫东区人大常委会三级平台一个活动人大代表履职激情永远在路上

    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策部署,对“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几年,卫东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积极摸索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有效方式方法,尤其是中央、省委和市委作出决策部署后,我们按照文件要求,参照市人大常委会做好代表工作的制度、思路、措施和方法,从形式到内容,从广度到深度,反复进行丰富完善、总结提升,逐步形成了建好“三级平台”,抓好“一个活动”,使人大代表履职热情永远在路上的工作方式。

    一、建好“三级平台”

    (一)“三级平台”的基本情况。人大工作的根本在代表,代表依法履职的关键在平台。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在历届人大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多次征求区委、“一府两院”和广大代表、群众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提出了拓展延伸原有代表之家,构建代表三级履职平台的思路。决定利用35年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地构建全覆盖“三级平台”。“三级平台”是指在街道建设人大代表之家、社区(村)建设人大代表工作站、为人大代表个人建工作室,它是一个从街道→社区(村)→个人逐步延伸,从个人→社区(村)→街道补充丰富的封闭循环平台。“家、站、室”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共同打造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阵地。

    (二)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家“九有”要求,对原有人大代表之家提档升级。采用抓点带面的办法,在社区建设代表工作站、为代表个人设立工作室。目前,全区所有街道都建有代表之家,全区35个社区和选举出区人大代表的行政村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为91名人大代表建立个人工作室。在形式上,统一标识,竖立标示牌、悬挂国徽、张贴制度,让人大代表有责任感,体现人大特点;从感情上,摆放会议圆桌、沙发茶几,有条件还配置健身房、活动场地、图书室,给代表群众以家的温馨,体现当家作主;从内容上,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专人记录,按时反馈,配置网络、电脑,可以通过及时查阅台帐、处理信息进度,使代表群众感受务实重干,体现人大为民思想。

    (三)主要的功能定位。“家”的定位主要在于组织代表集体学习、履职、活动;“站”的定位主要在于体现“就近原则”,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室”的定位主要在于为个别代表或群众提供专业服务、针对性咨询,同时为优秀代表提供独立工作空间。“家、站、室”总体定位在于组织代表开展接待、走访活动,收集反映社情民意,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代表群众提供政策法规服务,帮助理解掌握国家政策形势;定期组织代表学习宪法法律、理论政策知识,学习讨论参加视察调研、参会议政、审议发言、所提意见建议情况心得体会,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把代表活动、履职情况记录在案,归档留痕,纳入年度目标任务,接受选民监督。

    (四)鲜明的制度规范约束。参照省、市人大有关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卫东区人大“家、站、室”工作定位、工作内容、工作职责,详细列出接待受理、开展工作、信息采集、记录留痕等上墙流程图示,按程序、有计划推进工作。明确责任,专人记录信息、归类整理,标识反馈处理信息,确保“家、站、室”实现“有登记、有处理、有反馈、有结果、有总结”,切实把“家、站、室”活动不流于形式,落到实处。

    (五)取得的主要效果。三级平台相互贯通,逐级拓展,形成了全方位的立体民情网;整体推进,层层延伸,把代表活动、履职行为、为民情怀,送进千家万户,走进街道乡村。三级平台建设以来,代表按照计划、编组按时进站值班,热情接待群众,用心倾听诉求。“家、站、室”得到了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在实践中,街道、社区还创新创造出了更加适合代表履职、更有利于群众反应诉求的方式方法。五一路街道、东安路街道开展了“三做一提升”、“人大代表亮身份”等活动;优越路、东环路、东高皇和蒲城等街道赋予了“家、站、室”新的内涵,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大大提高了代表履职激情。代表们主动走入“家、站、室”,为代表群众解决困难、解读政策、传送所学,积极传播正能量。张献朝代表积极为代表和群众举办养生知识讲座。张新城代表践行“两学一做”上党课,主动为群众解读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张磊代表通过个人工作室督促企业兑付农民工工资。一些代表还自发组成环境保护监督团,部分代表小组还与市慈善协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了人大代表参与公益活动制度化,涌现出一大批辖区群众的贴心人,扶危济困的热心人。

     二、抓好“一个活动”

    (一)“一个活动”规划出工作主线。一是精选主题。我们从党委的中心工作、政府的重点工作、代表建议反映出的难点工作、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工作上下功夫,认真筛选活动主题。自2012年始,一年一个活动主题,到目前为止,连续先后开展了“展示风采、奉献卫东”、“十项民生工程面对面”、“代表问政、服务基层”、“做桥梁纽带,促发展和谐”、“建好平台强服务、精准监督惠民生”、“强基础、树形象,访民情、促和谐”等主题活动。二是精密组织。每年主题活动都有方案、有重点、有时序、有分工、有措施、有反馈、有总结、有提高。开展活动时,我们要求,成立由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常委会各委室分工负责,具体指导各街道开展活动。街道人大工委成立机构、制定方案,作为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注重抓好“基础准备、分组展示、观摩评优、集中展示、落实承诺”等五个环节。三是注重实效。每次活动按照全面动员、主动参与、评先选优、突出承诺、跟踪问效五项原则进行。加强工作创新,实时信息跟进,扩大对外宣传,打造卫东名片。同时要求,在各自分管的工作中查漏项、补短板。

    (二)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一是展示了代表风采。组织140余名人大代表展风采、树形象、促发展,举办了12场分组展示会,遴选出22名优秀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展示与表彰,极大地调动了代表履职积极性,在全区引起了强烈共鸣。二是对区政府“十项民生工程”开展了重点监督活动,从“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节点推进、措施特色、绩效评估”五个环节面对面督政、面对面服务,有效运用了多种监督手段,为全区重点工作、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查摆了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探索了解决问题方案,切实推动“十项民生”落实。三是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人大代表,深入选区、群众,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随机询问,组织代表与辖区单位开展对接会、集中服务现场会等形式,征集到意见建议300多条,督促“一府两院”切实解决了程庄村饮水、新丹尼斯附近路段交通拥堵、市瑞恒印刷责任有限公司资金周转等老大难问题。把群众意见建议相对集中的湛河治理、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公共安全等问题,列入了监督议题,作为重点监督工作。

    (三)实现了工作常态化。在每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都要把经过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经过总结,适时上升为制度机制固定下来,全面推动工作走向常态化。几年来,我们先后研究出台了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健全了代表述职、履职考核、履职档案管理、管理监督等办法;制定了重大事项讨论决定、代表视察调研和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制度。今年我们又参照市人大常委会“双联系”制度,制定卫东区人大的“双联系”制度,要求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应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区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代表联系群众反映的问题、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时交有关机关和组织办理,跟踪督办等。这些制度机制不但把主题活动常态化,为开展下一个高质量的主题活动提供了基础,而且倒逼代表主动走入“家、站、室”联系群众,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代表在主题活动中展示风采打下基础。通过主题活动,多级代表联合视察、人大代表持证视察,区人大相关工作机构及时向有关单位转办、督办代表意见与建议,“一府两院”相关负责人认真答复,高标准、严要求、明政策、追办理,大力助推了相关民生工作的开展。

    (四)注入基层工作动力。主题活动之初,部分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的有些同志感觉主题活动面貌全新,无所适从。主题活动与代表小组活动不好协调,活动出现了时间不及时、内容不充实的现象。我们分工负责,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讲方案。代表逐渐适应了代表工作新形势,基层人大工作者逐步跟上了主题活动新思路。今年年初,我们开展了“强基础,树形象,访民情,促和谐”主题活动,代表自觉向主题活动靠拢,主动围绕主题开展活动,代表们已经形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处留心,随时收集社情民意,自觉开展依法监督,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完善,通过“三级平台”和“一个活动”推动落实党委决策部署在卫东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卫东区人大工作迈上新台阶。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