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叶县县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做好人大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持续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做到思想上真重视、工作上真倚重、保障上真强化,努力开创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三项制度,激发人大工作活力
近年来,我们不断健全和完善县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一是坚持定期听取人大工作汇报制度。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汇报,帮助人大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县委主要领导经常与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沟通思想、交流建议,在指导和帮助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的同时,保证了县委决策意图在人大切实贯彻执行。两年来,县委常委会5次专题研究人大工作。二是坚持人大参与县委决策制度。县委常委会、县四大班子领导碰头会均邀请人大常委会主任列席,充分听取人大意见;县委召开的重大会议和组织的重大活动,均安排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参加;需由人大决定的重大事项,均提交人大依法作出决定,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三是坚持人大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县委注重发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优势,在其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参与县委中心工作。比如,“三城联创”、“百城提质”等重点工作都有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并坚持每年给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分解叶县重点工作任务、联系重点项目、分包乡镇(街道)工作,承担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任。
二、聚焦四项重点,确保人大发挥能力
始终坚持把人大工作纳入县委工作总体部署,全力支持人大依法行使各项职权,真正做到搞监督时给人大壮“胆子”、谋实事时让人大出“点子”、履职责时给人大压“担子”,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提供有力指保障。
(一)聚焦监督工作,务求实效履职责。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委关注的重点、“一府两院”工作的难点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作为履行监督职能的重要议题,盯住不放、全力解决,彰显人大责任担当。比如,县人大就叶县治理非法采砂开展专项视察,提出“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坚决制止非法乱采滥挖,建立打击非法采砂长效机制,保证河道安全”的建议。县政府高度重视,痛下决心,严厉打击无证采矿、违法采砂行为,撤出河道船只181艘、清理沙堆78处、拆除洗砂台16座、封堵航道230米、刑拘非法采砂业主4人,打击非法采砂工作受到市政府表彰。另外,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44121”总思路,牢固树立“服务发展大于一切”理念,对县委、县政府开展的民生实事、教育复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难点工作,积极开展视察调研,对工作进度等方面实施监督,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代表们所提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聚焦专题询问,创新方式履职责。支持人大探索创新监督方式,尤其在专题询问方面,县委态度坚决,支持人大大胆监督。今年9月份,县人大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政治任务,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精准扶贫专题询问。19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针对干部群众关注的脱贫任务完成情况、推进措施、产业政策等方面,对19个单位负责同志面对面发问,以电视同步现场直播形式,将专题询问活动置于公众和社会监督之下。精准扶贫专题询问,问出了办法、问明了责任、问清了时限,问后及时跟踪监督。从问前、问中、问后各环节均体现出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笃行务实的作风。专题询问给叶县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三)聚焦主动作为,发挥作用履职责。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旗帜鲜明地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撑腰壮胆,切实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比如,今年8月份,县人大开展的精准扶贫双月专项议题接待代表活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县政府主抓扶贫副县长亲自参加,来自基层人大代表结合工作实际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他们平时发现和群众集中反映的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存在的18项问题,县政府当场表态限时整改,实现了在监督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既推动了重点工作顺利开展,又确保了人大代表在参与中依法履权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再比如,县人大开展的“助推脱贫攻坚、争做优秀代表”活动,倡导代表就近帮扶1-2户贫困户,开展“四个一”(每月串一次门、谈一次心、献一分计、办一件事),号召各领域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教科文卫代表奔赴一线为贫困户送知识、送医疗、送文化;工商业代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贫困户提供资金、物资、就业岗位等;农民代表积极搞好生产生活、领办合作社、宣传惠农政策。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为群众办实事320件,反映群众热点难点问题156件,提出意见建议90件。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扶贫工作,为我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聚焦干部任免,从严监督履职责。县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相统一,大力支持县人大实行任前考法、任前表态、任职票决、任期述职等制度,尊重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凡需要人大选举、任命的干部,事先向县人大介绍县委的推荐意见,征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意见,严格规范人事任免程序。近两年来,县人大对“一府两院”提名任命的4名同志,因任职条件不足或测评中群众满意率不高等原因,给予了驳回。在暂缓后重新任命的测评中满意率和群众认可度大大提高,不仅树立了人大人事任免的严格性和权威性,更体现了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监督制约作用。
三、强化四项保障,凝聚人大工作合力
一是强化队伍保障。县委始终把人大干部的配备、培养、提拔和交流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对人大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加大人大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两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外交流4人(县盐都水务公司经理、就业局局长、廉村镇武装部长、防疫站纪检书记);增加编制10个(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增加事业编制),工作活力明显增强。
二是强化组织保障。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全过程,紧紧抓住五年一次的机遇,把人大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从人选推荐提名、组织考察、选举代表、人事安排、形成和审议工作报告等,都体现党的领导,把好正确的政治方向。今年初,经过县乡两级共同努力,全县712个选区选举产生县人大代表271名、乡镇人大代表1156名,换届选举工作群众满意、代表满意、组织满意,县乡人大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由原来的27人增至30人(1人工作调动,辞去委员职务),常委会专职组成人员比例达60%。
三是强化基层保障。叶县县委努力加强乡镇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建设,进一步夯实人大工作基础。全县15个乡镇均设置有专职人大主席,挂有人大主席团、人大办公室牌子,落实一名工作人员;3个街道挂有办公室牌子,配置有党工委副书记兼人大工委主任。另外,县委坚持外出学习考察制度,鼓励县人大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带着问题出去、带着解决问题的办法回来。2016年以来,县人大组织到北京、深圳全国人大培训中心等地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依法履职水平。
四是强化经费保障。加强经费投入,对人大机关财政预算安排保持每年都有所增加,人大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所需专项经费都给予足额保证,县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达到每人每年800元,并列入县财政预算。不断完善办公设备,督促有关部门较好解决了人大机关办公自动化、会议表决系统等问题,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