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萍机关专题党课报告(摘要)
(2018年3月2日)
一、深入认识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全党的领袖和核心地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做到这一点,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实现党的既定奋斗目标的根本前提。
历史辉煌的铸就,总是有伟大舵手来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力挽狂澜的政治担当、政治魄力、政治智慧和政治定力,领导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改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领袖和核心,是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作为开创性的领导人,总书记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渊的影响。作为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核心,总书记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党内重大风险考验和存在的腐败问题,带领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浴火重生”。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勤务员,总书记以亲民爱民的赤诚情怀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有担当的国家改革发展战略家,总书记以长治久安的战略考量推动国家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呈现统筹推进之势、展现重点突破之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加彰显;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论断,提出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了一个大台阶。作为重塑军队和国防的统帅,总书记以大无畏的政治勇气一举解决军中腐败等积重难返的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和练兵备战,革命性重塑了人民军队。作为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领袖,总书记以经略八方的战略魄力深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作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战略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的领路人。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旗帜鲜明维护核心,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深刻揭示,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科学总结,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意义极为重要。时时处处事事忠诚核心、拥戴核心、跟随核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要把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和核心地位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纪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盯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深入学习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系统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这一重大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突出的亮点和最重要的贡献,也是我们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学习领会好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展示了这一重大思想博大精深的思想逻辑和理论体系,为我们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精神实质提供了基本遵循。这“八个明确”清晰回答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总任务;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取向;三是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布局安排和定力支撑;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以及新时代军队建设、大国外交等方面的目标要求;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另外,从“八个明确”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战略思维洞察当今世界、当今中国、当今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形成了一个主题突出、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同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相联系,十九大报告用“十四个坚持”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既体现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一般要求,也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这“十四个坚持”,涵盖面广、原则性强,构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方面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和着眼点。
习总书记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一是理解把握对人大制度的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6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巨大制度优势和内在自我完善能力,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首先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坚定对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的自信。二是理解把握“三个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为保障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供了有效可靠的制度载体、实施平台和运行轨道,为实现“三个有机统一”创造了根本制度环境和重要运行条件。三是理解把握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两个机关”的定位。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工作机关”的定位,是对人大依法履职的要求,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认真行使好人大各项法定职权,充分履职、科学履职、依法履职,把各项工作职责做到位,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代表机关”的定位,是对常委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要求。要切实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履职,激励和引导代表履职。通过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密切常委会、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集中民智民力、凝聚民心民意,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扩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参与,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合格党员
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人大机关的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代表着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必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五个必须”的要求,努力做到:
强信念心有所守。时刻对照理想信念严以律己,对组织不利的不去做,对人民有害的不去碰,对自己有诱惑的不去想,坚持立根固本,切实把“信仰之修”作为关键之修、根本之修,切实拧紧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培育思想之“元”,固守为政之本;坚持用坚强的党性、崇高的信念来要求自己、克制自己,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筑牢思想的防线,不逾纪律的底线,不踩规矩的红线,守住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做信仰坚定、守规遵纪的明白人。
重自觉身有所循。一是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把党章作为党员根本的行动准则,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在党章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不弱,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二是自觉以党的纪律为遵循,自觉接受党规党纪的规范和约束,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强化“纪在法前、纪比法严”的意识,自觉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三是自觉以国家法律为遵循,自觉带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看问题、做决策、干工作,在学法上更加全面深入,在遵法上更加坚定自觉,在守法上更加严格自律,在用法上更加积极主动,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自觉,带动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气;四是自觉以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为遵循,真正把握其精髓,内化为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长期坚持、自觉遵循。
善作为行有所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必须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奋发有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都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纪律观,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把按规律办事和按规矩办事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要讲规矩,还要有作为,真正做到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存敬畏就是要敬畏信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权力。心存敬畏才能做到行有所止,做到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讲纪律、守规矩、存敬畏,我们就能避免“七个有之”对工作的干扰,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要求,在行为上时刻自重自律自警自省,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做人不越界、办事不妄为、用权不违规,始终使自己的行为置身于纪律和规矩之下,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纪律规矩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习惯和自然。
2018年,人大工作要有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做好今年人大工作,需要我们按照习总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要求,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静下心、扑下身、改作风。一要倾情“人民”。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架起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真正静下心、扑下身,深入调研、视察,善于通过视察发现问题,通过调研剖析问题,通过审议研究问题。二要汇聚“人力”。要善于汇聚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善于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反映上来。要开拓思路,大胆探索,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努力使代表的学习培训更加规范有序、富有成效,议案和建议的办理更有质量,使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更加积极主动地执行代表职务,真正让人大代表有职有权、有责有位、有信有威。三要突出“人文”。常委会机关要积极主动作为,突出人文关怀,为同志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同志们心情舒畅地做好工作,愿意为这个大家庭付出辛苦劳动,贡献智慧力量。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打造和谐、高效、实干、奋进的团队,更好地营造适宜事业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营造人大机关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以创新的思维来谋划工作。新的一年,人大工作要有新的起色,关键在创新,不守陈、不僵化、不固步自封。当前,我们既要扎实做好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还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的要求,聚焦市委“全力晋位次争上游走前列,综合实力重返第一方阵”的目标,认真谋划好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大工作,特别是在创新监督方式方法上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比如,在改进视察调研方式方面,在提升专题询问实效方面,在跟踪监督审议意见落实方面,在立法工作、代表工作、机关建设等方面,需要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改进完善,拿出更加有效的措施,一项一项谋划到位、落到实处。在谋划工作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即胸中有“大”,就是要在思想上服务大局、服从大局,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制定计划、展开工作,审议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时紧紧围绕市委的决策,确定审议范围,完善决策机制,把党委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大”中有“度”,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将人大监督工作与市委、“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大局紧密衔接,与人民群众的普遍呼声息息相应,把握好人大工作的“量度”“力度”和“深度”;“大”中有“小”,就是要站在依法履职、服务大局的高度,从小处入手抓具体、抓落实,着力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比如,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从老百姓身边的小处和细节着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第三,要牢固树立有为、有位、有威的思想。有为,就是在人大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干得好不好,绝不是个人的小问题,而是对党、对人民负责的大问题。每名人大机关干部都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有位,就是守好自己的本位,在地方国家机关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在其位谋其事,在其岗尽其责,接受任务不讲价钱、执行任务不畏困难、完成任务不打折扣。有威,就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依法行使职权,体现人大的地位、权威。有了作为才有地位,有了地位才有权威,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常委会党组成员要从自身做起,用“头雁效应”的责任担当,以上率下,带头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