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集《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举办深入...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一面永不倒的代表旗——追记平顶山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刘随伸

    引言:刘随伸同志,男,196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平顶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叶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常村镇第一敬老院院长。先后被授予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平顶山市劳动模范,叶县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优秀敬老院院长、感动叶县十大年度人物、叶县“十大孝星”等荣誉称号。2019年2月17日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不幸去世。(摘自:2019年2月25日中共叶县县委关于开展向刘随伸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曲径通幽处,十里见一村,遥指青山下,疑是一小镇。这就是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在这辖区总面积5.6平方公里土地上,共居住210户,886人,山地面积占4000余亩,凹凸不平的可耕地面积也只有667亩。可就在这块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土生土长了一位朴实农民的儿子刘随伸。近些天来,也正是刘随伸的突发病故,通过各种媒体的事迹报道,在整个常村镇及叶县大地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在追思刘随伸光辉事迹的同时,更多的是“刘随伸精神”正在以主题教育的思想形式,感召着基层党员干部,激励着扶贫一线队伍,自发地形成了“向刘随伸学习”的热潮。

    2月28日上午,笔者来到西刘庄村专题感受了解刘随伸的事迹。在村室,见到目前接替村全面工作的赵洪涛,显然他还没走出刘随伸病逝后悲痛和怀念的阴影。“说实话,这些天来,我们怎么想随伸都没有走,他也不应该走,全村22名党员,84户贫困户都不相信他会走,因为,西刘庄村离不开他呀。”

    1998年,36岁的刘随伸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按他的年龄,聪明实干能力,有许多条件走出这落后偏僻的穷山沟,在外打出更具自己人生价值的新天地,可他舍不得跟他一起生活,无人照顾年迈的堂爷爷,更舍不得全村老少爷们。

    年富力强,能干事,更有决心带领全村群众一起干事,让西刘庄村老少爷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这就是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刘随伸的初心。

    生存环境的改善是普惠百姓的首要工程。山高水源奇缺,饮水质量差,刘随伸首先解决最迫切的“吃水难问题”。他动员村民在各家院里修建水窖,储存雨水,解决饮水难燃眉之急。随后,他不断跑上跑下,申请项目支持。2013年冬,叶县水利项目落户西刘庄,2014年下半年,西刘庄村全部用上了一类水质的自来水。

    雨天泥泞难出门,旱天出门路满尘。为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2002年以来,结合县、乡“村村通”项目,刘随伸带领乡亲自愿投工投劳,终于修通了5公里主干道、5公里支干道,把水泥路直接修到村民家门口,还建设了7间标准化卫生室,配备了各种医疗器械,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就医难问题。

    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遴选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村。经过国务院扶贫办工作人员的调研考察,就因刘随伸提出内部联保、网格化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思路,得到调研考察人员的充分肯定。最终,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把西刘庄村作为扶贫资金互助社试点项目。据村管委会主任、互助社会计傅邦奎介绍,互助社运转13年来,各级政府共投放到西刘庄互助社资金50万元,截止目前种子资金发展到68万元,借出款项1843笔,累计发放金额1011万元,帮助186户入社群众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由于互助社的支持,脱贫户杨太平办起一个木材加工厂,年收入70余万元,有十几户贫困户在工厂打工,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村民刘军召,办起食用菌种植场,年收入达10万余元,并接纳贫困户,村剩余劳动力15人,从事季节性务工。互助社成立至今,严格落实会商评估、封闭运行、社员监管的机制,确保了资金有效滚动,互助社没有发生一起恶性拖欠贷款事件。时任国务院扶贫办常务副主任王国良先后两次出席在西刘庄召开的国家互助资金现场观摩会后,对村扶贫资金互助社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被称作“叶县模式”,要求在全国推广。

    产业兴,收入丰,民生通。谈到村里产业发展,杨金玉,刘振方,赵来军,赵文清等建档立卡贫困户纷纷谈起刘随伸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事迹。

    2014年,刘随伸请来农业专家,对村山地进行土壤检测,同时任西刘庄第一书记、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徐国超一起,组织村民代表多次到南阳等地学习考察适宜本地气候土壤的经济林果种植。如今,西刘庄村35户贫困户发展黑李林果种植1300余亩,亩均收入4000元以上,为他们完全脱贫走向富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与此同时,在刘随伸的带头下,全村发展养羊63户,100只以上规模养殖2户,年总存栏3000余只,产值达25万余元。“集体经济发展是保障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和发展民生事业的根本基础,没有集体经济,集体没收入,如同老子靠儿子养活,再好的民生事儿也做不成。”这是刘随伸生前经常讲的话。

    2017年底,借助脱贫攻坚的大好形势,得益上级多方支持。西刘庄村先后建成两组发电站,现已运行发电6万多度,集体收入5余万元,预计两个发电厂全部发电,村年收入30余万元。截至2018年底,西刘庄村又建成标准化厂房一座,南山坡连排“千头线”标准化养猪舍主体工程完工,等这些集体支柱性产业的建成,使用,保守估计每年集体收入100余万元。“非常遗憾,这些随伸书记亲自创办起来的支柱产业发展成果,他看不到了。”

    听说笔者采访了解有关人大代表刘随伸院长的情况,院老人们纷纷站起,其中两位手握拐棍,颤颤巍巍的凑了过来。李广四老人口语低缓的说:“随伸是我们的院长,更是我们的亲人,他是最优秀的人大代表,俺全院的老人服,全村的群众服。你们随便问问,院里的老人,凡是有病不能自理的,谁不是他亲自去看病,亲自陪护。”敬老院五保老人梁钦合含泪说:“我的命是随伸捡回的,不是他,我早就没有了。”原来,梁钦合二年前曾患心脏病,已经失去知觉,刘随伸立即找车,把梁钦合送到常村镇卫生院,由于病情严重,转至叶县人民医院,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治疗,病人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在三天中,刘随伸一直守护在床前,端尿端屎,甚至在病人大便干结,拉不出时,他用手指将大便抠出来。同室的病人家属,把他俩看做是父子关系,当知道护理病人的是敬老院院长时纷纷称赞,一时间,在医院楼道病室,成了议论的焦点。三病室,一位姓谭的病人,感叹他说:“一位敬老院院长这样做,从没听说过,太难得了啊。”

    刘随伸突然病逝,令全村群众悲痛万分,纷纷来到刘随伸家送礼钱表示哀思。儿子刘福旺含泪向大家解释,父亲生前交代,自己的丧事从俭,不准收礼。可无论他如何解释,还是有部分群众硬放下钱。2月24日,在刘随伸去世的第八天,刘福旺还是把大家留下的24000元全部退还。

    杨金安老人今年77岁,在敬老院是一位文化艺人。他对烙花画很有造诣。烙花画工艺是国家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金安被称为传承人。他说:“刘院长曾对我说,千万别丢了这项工艺,让我好好练习,所有材料村无偿提供,还准备给我搞个个人烙花画展。今天随伸突然走了,我心痛啊!”说到这,他挥笔在本上写下了“一身正气为群众,两袖清风不染尘”表示对刘随伸院长、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的诚挚怀念。

    刘随伸突然病逝的消息传出,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副司长杨炼发来唁电,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打来电话表示哀悼。安葬之时,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县县委书记古松及部分县、乡领导等到场吊唁。敬老院能走动的20多名老人及周边数百名刘随伸生前同事朋友等为他送行。

    看不完的发展亮点,听不完的感人故事。刘随伸没有离开,他这位人大代表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西刘庄群众心里,他永远不可能离开,因为他未竟的事业永远在继续。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