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集《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 张明...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举办深入...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人大建设》2019年第12期:只为那抹“鹰城蓝”

    从遮天蔽日的“雾霾天”,到频繁出现的“鹰城蓝”;从推窗“看天”的集体焦虑,到出门赏景的心情愉悦……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新鲜、环境更美好的背后,彰显了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助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担当。

    “重拳、铁拳、组合拳,拳拳都为‘鹰城蓝’。”在2019年10月举行的平顶山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议题,共安排了审议《平顶山市建设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听取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出台关于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等4项生态环保方面的议程,综合运用立法、监督、决定三项职权,打出了一套依法防治大气污染的“组合拳”。

执法检查: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平顶山市一度面临污染“围城”的难题。“头顶灰锅盖(空气差)、身缠黑腰带(水脏)”是对平顶山旧貌的比喻。“中原煤仓”平顶山曾是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近年,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大气污染防治的政治责任,在污染治理上持续发力,建立落实科学治污、协调联动、督导检查、责任追究四大体系,实施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等“十大攻坚行动”,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蓝天、碧水、净土的深切期盼,2019年年初,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将检查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确定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打出了依法防治大气污染的“第一拳”。

    磨刀不误砍柴功。4月~7月,负责组织实施此次执法检查的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围绕学习培训、法律测试、制订方案、组织调研等方面,做足、做实、做细准备工作,为执法检查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8月上旬,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多次研究后敲定。紧接着,成立执法检查组、召开动员会,对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的“法律巡视”正式启动。  

    只有走到基层一线,深入厂矿企业、干部群众中间,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摸到真实的情况。9月中旬至下旬,执法检查组组织3个调研组,分别对10个县(市、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召开各类座谈会19场,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企业代表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建议;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情况。

    10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宏亮带领执法检查组,重点对企业无组织排放、精细化管理、责任制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检查组不遮不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此次执法检查还注重工作创新,采取先调研后检查的方式,重点突出了“六个联动”:

    执法检查结合市委、市政府阶段性工作,针对环保督导组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调研、检查,确保问题得到整改。

    通过检查了解企业前期污染治理投入与后期管理投入的基本情况,了解企业厂区内道路扬尘治理、车辆尾气治理等精细化管理情况,了解建材行业如何提升治污标准和能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邀请市政协环资委共同参与调研,全面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症结。

    通过组织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参与调研,促进相互学习、找准差距,提高监督强度。

    通过《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和市人大微信公众号,征集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通过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了解人民群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期盼和建议。

    执法检查组重点对政府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各相关部门落实情况;对2019年度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动政府相关部门按时、高标准完成年度任务。

    10月31日下午,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监督贵在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工委负责人表示,将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逐项列出清单,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督促落实,真正让执法检查“长出牙齿”、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出台决定:划定“硬杠杠”亮剑散煤污染

    在全市划定“禁煤区”、确定散煤污染治理主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10月31日下午,平顶山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领导下,首次通过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对全市散煤污染治理划出了“硬杠杠”。

    打赢蓝天保卫战,散煤污染治理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儿。随着冬季临近,以PM2.5、二氧化硫为特征物的区域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采取法治手段进一步加强散煤污染治理,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2019年8月23日,平顶山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主任会议决定,抓住冬季取暖前加强散煤污染治理的有利时机,在10月底前出台《决定》。

    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内,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召开动员会,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工作协调会;赴县(市)、区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开展入户调研,了解群众对生产、生活和冬季取暖“双替代”(电代煤、气代煤)的承受能力,保障在推行“双替代”过程中群众的利益不受损;起草工作小组形成《决定(草案)》;向10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市直有关部门、部分法律专家对《决定》的修改完善提出意见、建议;召开《决定(草案)》审查工作座谈会;提请主任会议审议。10月31日,在平顶山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决定》经审议后获全票通过。

    《决定》虽然只有9条、800多字,但体例科学、重点突出、内容详实、监督刚性、目标清晰、态度鲜明、便于落实和监督。《决定》经多次修改,从最初的20多条压缩到9条,挤掉了水分,留下了干货,使表述更加准确、语言更加凝练、约束更加有力;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经过多番推敲,条款的次序经过反复斟酌,做到每一条、每一款合法有据、符合实际、贴近民意;人民群众的呼声、人大代表的意见和相关部门、法律专家的建议更是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王继涛认为,治理散煤污染,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决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规定比较“硬”,文本篇幅虽然不长,但“禁止”“严肃问责”“依法严厉查处”等字眼随处可见,充分体现了刚性效力,为铁腕治理散煤污染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决定》很人性化,没有搞“一刀切”,比如明确规定“在‘双替代’完成之前,洁净型煤生产、配送网点予以保留,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和冬季取暖所需的洁净型煤”,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民本精神,真正暖到群众心窝里。

专题询问:用法治的力量守护蓝天白云

    “目前,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进展如何?”“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双替代’工作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2019年11月1日上午,平顶山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在分组审议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基础上开展专题询问。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2016年9月,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这一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时隔3年,再次将专题询问议题锁定大气污染防治,接续开展监督,表明了市人大常委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监督韧劲和全力助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坚定决心。

    询问未动,宣传先行。为了搞好此次专题询问,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在宣传上造足了声势,吹响了全民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动员号。2019年7月下旬以来,《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平顶山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连续多天刊发、滚动播放《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征集大气污染防治专题询问问题的公告》,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微信公众号也进行了转发。短短2个多月时间,共征集专题询问问题30多个、意见和建议60多条。

    在专题询问当天,10名常委会委员坚持“不痛不痒的问题不问、部门出彩的工作不问”,提出的16个问题全部反映基层声音、传递群众诉求,每个问题都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10个政府部门负责人一一解答。对一些回答不全的问题,委员们还不断提出追问。

    专题询问结束后,31名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对10个接受专题询问的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除了即时显示在会场两侧的电子屏幕上外,会后还会摆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案头,更将转化为有关职能部门聚焦问题短板、认真整改落实的实际行动。

    “对这次专题询问提出的重点问题和意见建议,市政府将认真研究,督促有关部门整改落实、改进工作。我们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更加主动地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开展工作,努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副市长王朴代表市政府郑重表态。

    杨维春是连续三届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对于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和部门负责人的回答,她都认真听、仔细记。杨维春说:“与之前开展的多次专题询问相比,这次无论是问题设置还是回答内容都有很大改变。特别是在提问环节,不少委员都问到了职能部门应承担的法律职责,聚焦很准,针对性也很强,既强化了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又彰显了‘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剑作用。”

    “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抓住社会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综合行使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等法定职权,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卫蓝天,打出了一套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组合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我们今后推动重点工作开展和重大问题解决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萍表示,“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坚持问题导向,继续跟踪问效,推动有关问题落实解决,促进大气环境不断改善,让鹰城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