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二〇二四...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李代表”的调解情缘

来源:《人大建设》2020年第5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邻里之间吵架拌嘴等鸡毛蒜皮的琐事,看似不起眼,实则难处理。在平顶山市新华区矿工路街道民主街社区,有一位“人大代表调解员”李秋英专门为社区居民调解民事纠纷。凡经她手处理的纠纷,几乎都能圆满解决,“想调停,找秋英”成为不少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温暖调解法”接地气、还管用

    20075月,41岁的李秋英来到平顶山市新华区矿工路街道民主街社区工作。她性格开朗,是个热心肠,没到社区几天,就和不少大爷大妈熟络起来。老人们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总是去找李秋英帮忙解决。很快,社区领导发现了她的这个专长,安排她专门负责居民间纠纷的调解工作。

    民主街社区有1万多口人,求助的居民较多。为方便记忆,李秋英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对反映的问题逐一登记,然后根据问题轻重缓急进行调解。解决居民纠纷问题时,她往往是先做好其中一方工作,再去找另一方,一件事至少需要一天。“有时候,一上午也想不起来喝一口水,完全投入里面去了”。

    “调解时,话不在多,关键是要说到理上,让人服气。”李秋英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啥样的人都有。碰到一些脾气暴躁的当事人,你一说正事,他就情绪激动。这时候,不能急,要抛开正题,和他扯扯闲话,聊聊家常,找一些他愿意往下接的话题。等稳住了情绪,再回到正题上。这样就容易调解成功。”

    “社区群众这么信任你,你就要用心去调解。其实也没什么,主要是将心比心。”说起调解诀窍,李秋英感受最深的还是以情动人,也就是同事们总结的“温暖调解法”。“我是个直性子,说话一般不会拐弯抹角,调解矛盾时也是这样。大家知道我是真心的,所以更容易接受我。”这些年,靠着这套自创的“温暖调解法”,李秋英已记不清调解了多少起家庭琐事,暖了众多社区居民的心。

    胜利花苑小区的张老先生年近八旬,因病导致偏瘫,坐卧、起床都需要有人搀扶。平时,是老伴在家照顾他。20198月,老伴不慎摔倒,左手腕受伤,使不上劲。两个女儿虽然也抽空到家帮忙,但因为女儿已经成家,有孩子、有工作,回家的时间不太守时。张老先生很是不满,认为女儿不孝顺,便给女儿甩脸色,甚至斥责女儿。一来二去,女儿也有了怨言,家庭矛盾开始出现。李秋英得知此事后,多次上门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说张老先生、劝劝他女儿,让双方都相互体谅。经过她的几次调解,张老先生和女儿终于重归于好。为感谢李秋英的调解,张老先生请人制作一面锦旗,上写“排忧解难,化解矛盾”,送到了社区。

    “只要社区居民需要,我会一直干下去”。李秋英说到做到,一干就是13个年头。经她手调解的民事纠纷,大大小小足有几百件。她也成了社区里有名的“金牌调解员”,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姐”和“贴心人”。

“人大代表调解室”成为一座沟通群众的连心桥

    在平顶山市新华区矿工路街道民主街社区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门口,“区人大代表李秋英调解室”的牌子格外醒目。专门为人大代表设立个人调解室,对办公用房不算宽裕的民主街社区来说实属难得。

    “成立‘区人大代表李秋英调解室’,是为了进一步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新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泽民说。20173月,李秋英当选新华区十届人大代表后,区人大常委会和矿工路街道为她成立了人大代表调解室。这也是该区首个人大代表个人调解室。调解室成立两年多来,李秋英成功调解了近百起群众身边的纠纷和矛盾,涉及家庭、财产、情感、邻里、物业等方方面面。

    除了一部分找上门来的居民纠纷是在调解室里调解外,对不少打电话求助的居民,李秋英都是上门,家里或者广场上都是调解现场。一次次化解邻里矛盾、一次次真心付出,她赢得了居民盛赞,也获得了许多荣誉,连续多年被矿工路街道评为“金牌调解员”。甚至连司法所无法解决的一些纠纷都会找李秋英出面。

    培新街社区的杨某在市区某饭店打工,因工手指受伤向饭店索赔时,与饭店老板发生纠纷。为了此事,杨某跑了多趟,但双方就赔偿问题始终达不成一致。无奈之下,杨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慕名到人大代表调解室找李秋英帮忙。听了杨某的讲述,李秋英又找到饭店了解情况。多次调解后,饭店答应赔偿。杨某拿到赔偿金时,拉着李秋英的手一个劲儿地道谢。

    李秋英介绍,不少民事纠纷都是因为怄气才对簿公堂的。其实,大家都爱面子,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想上法庭。好多时候,两个人吵架了,闹僵了,嘴上谁也不饶谁,内心里却想找一个有威望的中间人调停。一旦有人从中说和,等于给他们找个“台阶”下,大多数矛盾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遇到这些事,咱们人大代表就要站出来,亮出身份,发挥作用。群众信服咱人大代表,愿意听咱们劝,一些矛盾纠纷三说两不说就解决了。”

    “过去,有一出戏里唱:‘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人大代表也一样。也是好几千选民选出来的,咱要是不为群众办点好事、办点实事,等到年底向选民述职时,一句硬实话也说不出来,脸往哪儿搁哩?”李秋英质朴实在的话语道出了代表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

《民情日记本》记录代表为民足迹

    对于“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句话,李秋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当了这个代表,就要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替老百姓说话。”李秋英在基层工作多年,一直奔走于群众矛盾纠纷调解第一线,十分理解老百姓的心情。每一次调解居民纠纷的过程,她都当做了解民意的好机会。

    李秋英在生活中虽然大大咧咧,工作中却是个有心人,一点也不含糊。翻开她的《民情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每一次接待选民来访、走访选民以及调解民事纠纷的详尽记录:居民袁某与邻居王某因在绿地上堆放杂物起纠纷,她出面调解,双方握手言和;居民李某因琐事与婆婆产生矛盾,又是李秋英上门调解……“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几乎每个月都有几起。”李秋英说。

    在20173月之前,李秋英记录准备调解和已经调解事例的都是一般的笔记本,已经记不清用了多少本。当选区人大代表后,她就改用“民情日记本”。这是新华区人大常委会专门为代表印制的,要求代表定期深入原选区走访,收集社情民意、传递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难题。

    当选区人大代表后,李秋英明显感到了压力,肩上责任也更重了。“以前,我到居民区,熟人打招呼都喊‘秋英姐’或直接喊秋英。现在,不少人见到我,称呼都改了,喊我‘李代表’”。在李秋英看来,“代表”二字重千钧。称谓变化的背后,是群众对她的信任和厚望。过去,她的身份是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群众找她调解或者反映的,多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事、邻里之间的纠纷、打不完的嘴官司。当选区人大代表后,李秋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底气更足了。很多居民向她反映的烦心事、揪心事、堵心事,已远远超过民事纠纷调解的范围。李秋英不嫌繁琐,一件件都记在《民情日记本》上,作为在人大各类会议上发言或者撰写建议的素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记到本上,解决一件,销号一件,能够保证事事都有回音、小事不出社区,选民群众自然相信你。”李秋英对《民情日记本》情有独钟。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