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根据2022年度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将于4月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为此,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印发了《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的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和培训会,听取了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单位的工作汇报。4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新、副主任韩宏亮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先后深入到鲁山县和湛河区进行实地调研,较为详细地了解我市2021年环境目标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工作取得的成效
调研组认为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整体改善较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环境状况稳步向好。空气质量全面提升,PM10、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浓度控制性指标全面下降,全年优良天数279天,同比增加15天,居全省第3位,是全省实现“6降1增”的5个地级市之一。水环境状况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年保持100%,9个国省控断面水质年均值好水占比(Ⅲ类或优于Ⅲ类)达到100%,地表水劣V类断面全部消除。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
(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圆满完成。2021年,我市PM10平均浓度80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目标4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优于省定目标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279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4%,于省定目标7.9个百分点,提前39天完成省定优良天数目标任务。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水体达标率为100%,劣V类水为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
(三)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明显。大气污染防治通过精准攻坚,聚焦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通过精细施策,对钢铁、水泥、火电、焦化、铸造等行业企业,开展无组织排放治理;通过精确发力,盯实重点攻坚任务,落实清零行动,推动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水环境采取系统统筹治理,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水源保护、市域引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汛期河流排查整治、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做细土壤保护,通过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全力保障土壤环境稳定。
(四)依法治污规范化科学化。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使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专项执法、差异化执法等方法,重点对废水外排企业、全市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非法采砂进行检查,持续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全年共查办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15起,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195件。
(五)固体废物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普法,增强固废污染防治的知识的普及。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机制,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固废综合利用。通过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污染防治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共侦办涉固废污染环境类案件19起,不断提升危险废物“三个能力”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还比较多,空气质量提升尚有难度。一是“退城进园”工作进度缓慢。尽管市政府出台了“退城进园”指导意见,但目前进度仍有较大差距。二是矿山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市政府在矿山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但由于我市为工业大市,矿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三是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货运大车围城绕城现象严重,对空气质量改善造成一定压力。
(二)水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较重,亟待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城市建成区管网铺设滞后,部分地区无污水管网,未能做到应收尽收。二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部分县(市、区)虽有污水处理厂,但规模小,处理能力有限,造成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三是农村污水处理任务艰巨。大部分村(社区)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污水横流,形成“污水靠蒸发”的怪象,个别村(社区)虽然建有污水处理设施,但运行效果较差。四是中水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浪费现象。
(三)固体废物点多量大,应强力推进处置力度。一是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较低,造成固体废物点多量大,处理难度增大。二是垃圾分类标准低。往往存在源头分类,混合运输,集中处理,失去了垃圾分类的应有作用和意义。三是垃圾焚烧发电统筹协调不够。已建成的生物质发电厂虽然运行,但垃圾收集数量较少,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行。四是污泥处理不规范。部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采取直接掩埋处理,处理方法有待科学化改进。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退城进园”力度。要认真做好搬迁企业的调研工作,协调各方力量,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坚持“一企一策”,按时间节点完成搬迁任务。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要科学规划和谋划城市污水管道建设,做到同设计同施工,确保污水管网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加大对老旧管网升级改造力度,满足污水收集和处理需要。
(三)精细化研究制定垃圾分类方案,做好垃圾在收集、运输、处理的全过程监管,使垃圾真正分类管理处置到位。同时,努力探索适应本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方式方法,彻底改变农村污水横流的局面。
(四)加大部门间配合协作。按照《环保法》《水法》《固废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行业法定职责,真正使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五)认真落实整改,确保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和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对已经完成的整改问题,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