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农村自建...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 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 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党纪学...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举行青年干...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创建全国文...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感恩一本书

  梁永刚

  那天是周日,我呆在家里拾掇杂乱的书柜,顺便把近期新买的书放到架上。归整最上面一层书时,那本《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一下子就跳入了我的眼帘,红白相间的封面依然醒目,历经岁月蹉跎仍未褪色。搬了几次家,不少书都在辗转中遗失了,唯有这本书,像一位不离不弃的老朋友,始终陪伴在我的身边,完好到连里面的书签都还在。捧着这本纸张微微泛黄的小书,一连串的人生片段在记忆的长河中浮浮沉沉,恍若昨日。

  1995年,18岁的我从平顶山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教书之余,我迷上了新闻写作,白天写,晚上也写,写完后工工整整誊写在方格稿纸上,蹬个破自行车,跑几十里路,送到平顶山日报社。乡下人脸皮薄,也不善于交际,瞅见编辑老师心里发怵,很多时候都是低着头进去,把稿件往桌上一搁,扭头就走,稿件写的好不好,也不敢多问一句。作为一个基层通讯员,我的手头连一本新闻写作方面的专业书籍都没有,不是不想买,跑遍多家书店都买不来,那时候写稿件纯粹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章法,也没有技巧,逮住啥写啥,想咋写咋写。好在编辑老师照顾于我三天两头跑一趟的勤奋,时不时会发个豆腐块或一句话新闻,鼓励鼓励。1998年5月,《平顶山日报》上登出了一则评选优秀通讯员的启事,其中一个主要条件是年发稿量要在20篇以上。我翻开自己的剪贴本,粗略查了查,居然有30多篇,于是,我汇总整理了见报稿件的题目、日期,送到了报社通联部。

  那年7月,我被评为平顶山日报社优秀通讯员,本来报社还要安排我参加表彰会,只可惜,当时家里没有电话,通联部的老师费尽周折,也没有联系上我。那是报社最后一次评选优秀通讯员,意义非同一般,至今想起来,心中还隐隐有一丝遗憾。

  表彰会召开后的第三天,我骑着自行车路过邻村,一位和我父亲很熟的村干部叫住了我,说昨天报社有人把电话打到家里,让我到新华区委宣传部领证书和奖品。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电话是报社办公室的朋友宋公庆打来的,公庆老兄是个有心人,之前我借用这个电话给他联系过,他顺手记了下来。

  第二天我向学校请了假,先坐三轮车后坐公交车,一路问询,摸到了新华区政府院内。那是我第一次进区级机关的大门,除了激动,更多的是不安。区委宣传部在主楼二楼西侧,一位热心的工作人员领着我,见了姓姚的副部长。他参加了报社的优秀通讯员表彰会,顺便把我的证书和奖品捎了回来。奖品是几本新闻写作方面的书,其中有一本就是李长仁所著、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

  读到一本好书,犹如遇到一个知你冷暖懂你悲欢的灵魂知己,带给自己的感觉是亲和、优雅和惬意的。《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是我人生中遇见的第一本新闻写作教材,用一见钟情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每天学校放学后,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逐字逐句研读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用心学习各种新闻写作技巧;每逢休息日,我骑着自行车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回来后挑灯夜战,写成一篇篇沾着泥土气息的新闻稿件,第一时间送到《平顶山日报》。那几年,在《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这位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先后在《平顶山日报》发表了百余篇新闻作品,有一部分还获了奖。

  2001年11月,凭着我在新闻写作方面取得的成绩,我从一所乡村学校借调到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从乡村走进城市,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农家子弟的朴实和勤奋。初来乍到,我很快就掌握了机关一般性公文的写作技巧。虽然自己也有多年的业余新闻写作经历,但是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专业性强,我这“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平,写起人大新闻宣传稿件明显感到吃力。领导用红笔把我写的一篇新闻稿件改得面目全非,批评我不得要领,写的像工作总结。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果不能发表一些有分量的人大新闻,那么我由“借调”转为“正式”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极度苦闷和焦虑中,我又一次捧起了《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用心揣摩里面的新闻写作秘笈。好书不厌百回读,每一次读,都有新的不同收获。通过潜心研读那本书,我又学到了不少写稿秘笈,譬如,通讯员写稿要从小切口入笔,通过小故事揭示大主题,小事情阐明大道理,小现象引申大问题,即所谓的“一叶知秋”“滴水见太阳”。接下来,我避开了习惯从宏大视角选题的思维定式,运用书中所教的“四两拨千斤”之法,选取那些细小却又典型的事件,先后采写了十几篇人大新闻稿件,有好几篇很快发在了《平顶山日报》的重要位置。初战告捷让我有了信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第一次把一篇稿子寄给了当时的《人民日报》民主和法制周刊,说句心里话,稿子寄出后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仅此是碰碰运气而已。

  半个月后的一天,当我和往常一样坐在办公桌前浏览报纸时,无意中发现2002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九版上赫然印着我的名字,我有些不相信,又看了一下标题,不错,是那篇《平顶山打破代表终届制》,虽然稿子被删掉了三分之二,但毕竟发表在《人民日报》民主和法制周刊上呀!我尽量抑制住内心的狂喜,从头到尾反复把那篇稿子读了好几遍。很快,领导们便从报纸上看到了这篇新闻,对我是赞不绝口,诸如“继续努力,多发稿子”之类的鼓励和期望让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随后的日子,我放下思想包袱,沉下心来写新闻,短短几个月时间,又有《视察最好不打招呼》《如此联合不应该》等3篇新闻作品在《人民日报》民主和法制周刊发表,一个基层通讯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4篇稿子,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很快,我正式调入新华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手续办好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晃,《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已经伴随了我25年,我也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在新闻成才的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一路走来,有付出也有收获,有奋斗也有幸福,《通讯员写作入门续集》既是我新闻写作入门的活教材,更是我新闻宣传路上的引路人,在我圆梦之旅的每一段历程中,都给予我无尽的帮助和力量,鼓励我不忘初心一路前行。感恩《通讯员写稿入门续集》,感恩每一位关心我、帮助我、支持我的人,我会始终怀着这颗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