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 市委巡察公告
· 关于开展“我为平顶山‘十五...
· 关于征集《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图片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组...

市委第六巡察组巡察市人大常...

张明新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聚智聚力 托起鹰城“舌尖上的幸福”

—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三级联动专题调研

(王韦 赵旭普 邢金栋)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咱们这食堂不光管饱,还能下棋、看书,比家里还热闹!”2025年5月13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优越路街道华西社区助餐点,78岁的张奶奶端着一盘热气腾腾的香菇鸡块,笑着对前来调研的人大代表竖起大拇指。在城市社区、乡村角落里,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或因子女忙碌而无人照料,或因身体不便难以自理,每天连最简单的一顿饭都成了难题。随着河南省老年助餐服务三级人大联动专题调研的深入推进,这一现状正在鹰城大地悄然发生着改变。

精准监督以“人大之问”破解民生难题

       养老问题关乎民生福祉、牵动社会神经,老年助餐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要求,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的目标,坚持以“小切口”回应“大民生”,迅速组织全市各级人大联动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专题调研,不断拓展、深化养老服务监督工作。

       ——前期准备与精准选题。如何优化“政府补贴+市场化定价”模式,避免财政压力过大?如何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提升老年助餐服务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各县(市、区)厘清难点、堵点问题,征求意见、建议,在全面了解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印发《关于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专题调研的实施方案》,强化问题导向,明确了包括2024年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养老机构服务现状、农村助餐情况、政策落实、有关立法意见在内的10项重点调研内容,确保老年助餐服务专题调研开好题、起好步。

       ——实地核查与数据整合。3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率先对新华区、湛河区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人大代表深入老年食堂、助餐点,与老人同坐一张桌、同吃一锅饭,亲身体验菜品质量,认真听取工作人员和就餐老人的意见和建议。

       5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老年助餐服务三级人大联动专题调研部署推进会。舞钢市、宝丰县、新华区人大常委会结合自身实际,详细介绍了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和下一步打算。其中,新华区明确“区级统筹、街道主责、社区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探索“助餐+”融合发展路径,培育连锁助餐服务品牌2家,开发适老化菜品20余种;宝丰县探索形成“养老服务机构+助餐”“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站点配餐”等多种模式建成老年助餐场所42个,覆盖15个乡镇( 街道、示范区),县城社区的覆盖率达70%(比市定目标高出30个百分点)、农村覆盖行政村10%;舞钢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吸引17家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老年助餐行动,引导7家大型餐饮公司、6家本土特色美食餐饮店参与助餐服务工作和老年食堂活动,鼓励养老机构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周边,初步形成“城区全覆盖、农村重点突破的助餐服务网络。

       ——成果转化与反馈闭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新强调:“监督不是终点,而是推动政策落地、问题整改的新起点。”6月26日,根据综合调研成果、代表意见、群众建议形成的《关于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并全票通过。整合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形成审议意见书将由主任会议通过后,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在3个月内向常委会书面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切实以人大监督之力将“问题清单”变成改进工作的“成效清单”,助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从“保基本”向“高质量”升级,为探索开展老龄化社会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聚焦需求以“四方联动”落实总书记嘱托

       近年来,中共平顶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关于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四方的作用,创新养老机构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站点”配餐和邻里互助、慈善助力等模式,大力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提升服务质效。连续三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出台《平顶山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平顶山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等政策文件,全面构建“兜底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新格局。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等12家单位联合下发《平顶山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到2028年年底全面建成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就餐服务需求。

       ——强化政策扶持,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支持,统筹彩票公益金对老年助餐服务予以补助,2024年已下达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873万元,其中,对评选出的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点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的补助;拨付市级补助资金345万元,对主城区20个示范性老年食堂予以每个10万元奖补,对主城区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及纳入低保范围的80岁以上老年人,按照每人每餐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每月最高补助150元,惠及上万名老年人。2024年,平顶山市共建成老年助餐场所445个,覆盖50.1%的城镇社区和10.4%的行政村。市人大代表孙宝东表示:“老年助餐服务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养老难题,暖胃更暖心,真正让‘养老’变成了‘享老’!”

因地制宜以“鹰城特色”擦亮服务品牌

       2025年4月25日上午不到11点,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的老年养生食堂里,几名老人正悠闲地喝着银耳枸杞鸡蛋汤。当天提供了麻辣鱼片千叶豆腐、木耳肉片等蒸碗和麻婆豆腐、烧茄子等炒菜,菜品丰富,色香味俱全。

       近年来,平顶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12345”工作思路,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网络,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代表性的服务业态:“一带”,即以社区助餐带动老年助餐;“两化”,即社会化和市场化;“三不”,即不新建、不自营、不兜底;“四模式”,即养老服务机构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站点”配餐和邻里互助、慈善助力:“五项计划”,分别是布局计划、标准计划、营养计划、平台计划、退出计划。比如,以新华区香山大酒店为代表的“老年自助餐”,每餐平均接待300人次以上;以卫东区智慧养老中心为代表的“养生餐”,坚持“食药同源”,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以新华区知味苑为代表的“点餐”,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餐,均可享受优惠价;以湛河区“撒欢猪”包子铺为代表的连锁助餐;以郏县李口镇自龙庙村幸福院为代表的“邻里互助、慈善助力”,村集体和爱心企业、志愿者等力量广泛参与。老年助餐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可感可及、多种形式并存的运营模式正逐步形成。

        按照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工作规划,平顶山市将坚持以文化为魂、以美食为媒,持续深挖“三苏文化”“汝瓷之源”的底蕴,鼓励老年食堂嵌入“马街书会”曲艺表演,让老人边品美食、边赏非遗,在助餐点推出陶瓷工艺体验,打造“文化养老”新场景,通过助餐服务与社区文化融合,助推老年助餐服务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深化,打造独具鹰城韵味的养老服务品牌。

       夕阳映照着平顶山市卫东区北环路街道明珠社区老年食堂的玻璃窗,老人们围坐餐桌品尝时令菜肴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养老机构的新闻画面。“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饭桌子’到‘乐窝子’,我们要一步一步地把总书记的牵挂变成老年人天天能感受到的幸福。”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明新的这番话道出了千万老人的心声。此刻,饭菜升腾的热气和散发的香味与老人们眼角的笑意交融,绘就了一幅“人民至上”的温暖图景。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