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机构设置   人大要闻   公文发布   监督工作   人事任免   代表工作   会议报道   工作研究   机关建设
通知公告
  · 致平顶山市各级人大代表的一...
· 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 关于征求《平顶山市机动车停...
· 市委巡察公告
· 关于开展“我为平顶山‘十五...
图片内容
 
市委第六巡察组巡察市人大常...

张明新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

张明新主持召开市十二届人大...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文章内容
把监督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两高四着力”开展“四个专项监督”工作纪实

  监督权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实践中,如何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紧扣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和群众所思所盼,创新开展“四个专项监督”行动,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促进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自“四个专项监督”行动启动以来,已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1个,视察调研18次,推动解决企业堵点、民生痛点、生态难点问题78个。

  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平顶山,人大监督与市场脉搏同频共振,激活营商环境“一池春水”。

  近年来,该市人大常委会打出“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组合拳,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让市场主体在规范透明的法治框架中拔节生长。

  历经一个多月时间,创新采用“自查+调研”双轨并行模式,专题调研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着力破解“校热企冷”“供需错配”等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市委“两城”建设和“7群12链”产业布局注入动能。

  连续三年采用“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机制,强化监督成果运用,推动将测评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对整改无进展、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将启动质询程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从年度体检向常态健康管理深化。

  平顶山市农业资源禀赋优越,但亟待整合打造、推广创响品牌。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调研学习,结合本地实际,建议政府将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对分散的农产品品牌进行系统整合。郏县红牛、鲁山食用菌、叶县辣椒等现代农业品牌相继打响。

  ……

  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小切口”监督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注脚。

  以法治固根本,以监督促落实。在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一系列举措推动下,该市制定出台《2025年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21条改革举措,平顶山市尼龙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政务服务非常满意率保持全省前列。

  守护群众“稳稳的幸福”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教育就业、养老服务、卫生健康、城市更新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一系列监督工作,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织密“监督网”,促进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见效、惠民暖心。

  “以前想掏钱都找不到停车位,可没少作难。感谢市人大的监督推动,不但增设了停车场,又减少了停车费,真是把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儿上!”近日,在平顶山市凯撒广场做生意的施女士出差归来,发现自己停在停车场的车两天仅收费30元,比以前少了10元钱,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车位,大民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平顶山市私家车拥有量以每年约1万辆速度递增,截至2024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10万辆,群众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我们将制定出台《平顶山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条例》列为重点立法项目,起草过程中,召开五级人大代表座谈会和基层群众座谈会,将实地检查与随机抽查、问卷调查、网络调研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广泛倾听民意、集中民智、问计于民。”平顶山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四光介绍说,对于老旧小区车位改造、停车收费管理、新能源充电车位增设等群众重点关注的内容,《条例》均作出明确规范。

  不仅如此,《条例》还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标准配建停车位,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开放内部停车场,盘活存量停车资源,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的实践样本。

  设立社区食堂,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花9元钱,就可以在家门口吃上一份美味热乎的营养餐;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老年人再也不用为出门下楼而发愁;打通“断头路”,居民出行一路畅通,无需绕远……在平顶山,这些民生变化的背后,都凝聚着市人大常委会实施“全链条”监督的履职担当。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以一项项监督实践揭示了民生治理的深层逻辑:唯有将制度创新的力度、为民履职的温度与久久为功的韧度相结合,方能将“民生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美!泛舟,赏荷,观鸟……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置身这方水土,吹温润的风,看醉人的景,感受到的是惬意与舒适。”连日阴雨带来凉爽,不少市民来到白龟湖畔散步游玩,“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浩浩碧水、巍巍青山,美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贴群众美好生态环境需求,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持续强化生态环保领域监督工作,以人大监督助力建设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交相辉映的美丽家园。

  利用近两个月时间,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座谈交流等方式,赴12个县(市、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执法检查,全面了解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利用情况,重点关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林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形成高质量执法检查报告,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

  坚持和完善环境报告制度,将环保报告确定为“定期报告”事项,纳入人大监督常规议程,以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守护“生态绿”;针对人大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专题询问中相关部门的现场答复,全部进行满意度测评,结果现场公布,让监督结果可感可触。截至目前,已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17个。

  平顶山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坝区、核心水源区、纯调水区,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要使命。该市人大常委会精心谋划监督工作,通过开展专项监督、组织专题视察、强化执法检查,推动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污水处理系统和河长体系,全面消除水源安全隐患,建成投用受水水厂9座,累计供水8.36亿立方米,惠及群众220余万人。

  如今的平顶山,林业用地面积达到430万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昔日“煤城”蝶变“美城”。

  推动千年汝瓷焕新彩

  “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作为汝瓷艺术的重要原产地,平顶山汝瓷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汝瓷已经成为该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符号之一。

  新时代如何激活汝瓷文化?汝瓷产业发展壮大,人大该从何处着力?

  “我们以《平顶山市汝瓷文化保护条例》立法实施为抓手,通过‘立法+监督+服务’三维联动,全面激发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和文明交流互鉴活力,奋力把‘汝瓷之源’这张靓丽名片擦得更亮。”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军义说。

  七月的鹰城大地暑气蒸腾,却挡不住全市9000多名人大代表履职的脚步。到汝瓷企业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围绕《平顶山市汝瓷文化保护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进代表联络站收集汝瓷产业发展意见……高温淬炼,动真碰硬。

  关于检查《平顶山市汝瓷文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充分肯定全市各级政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创新发展原则,依法扎实开展汝瓷文化传承创新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汝瓷产业发展依旧存在传承创新体系不优、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资源数字化滞后等问题,并对有关部门提出明确整改要求。

  平顶山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立即部署相关责任部门整改落实。此外,在执法检查的助推下,平顶山市相继成立河南省陶瓷艺术协会、平顶山市陶瓷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出台《陶瓷产业2024—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汝瓷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备健全。

  秉持千年匠心,延续千年文脉。在平顶山,一场由人大监督推动的深刻变革正在发生——从立法保护到执法检查,再到代表履职,汝瓷文化的传承创新被注入法治基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大局所向,民生所系,监督所至。“我们将继续鼓满风帆、乘势而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平顶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贡献积极力量。”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明新说。


 

Copyright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平顶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豫ICP备15017033号 网站管理